《宿寺》

时间: 2025-01-11 00:24:54

古木山边寺,深松径底风。

独吟侵夜半,清坐杂禅中。

殿静灯光小,经残磬韵空。

不知清梦远,啼鸟在林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寺 徐玑 〔宋代〕 古木山边寺,深松径底风。 独吟侵夜半,清坐杂禅中。 殿静灯光小,经残磬韵空。 不知清梦远,啼鸟在林东。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树木环绕着山边的寺庙,深松林中的小径上吹着风。 独自吟咏直到深夜,清静地坐着,心中杂念与禅意交织。 殿堂里静悄悄的,灯光显得微弱,经文诵读完毕,磬声悠扬而空灵。 不知道清梦有多远,只听见林东边的鸟儿啼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深松:茂密的松树。
  • 独吟:独自吟咏。
  • 侵夜半:直到深夜。
  • 清坐:清静地坐着。
  • 杂禅中:心中杂念与禅意交织。
  • 殿静:殿堂里静悄悄的。
  • 灯光小:灯光显得微弱。
  • 经残:经文诵读完毕。
  • 磬韵空:磬声悠扬而空灵。
  • 清梦远:清梦有多远。
  • 啼鸟:鸟儿啼鸣。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80-1148),字子美,号梅溪,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态的淡泊。《宿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寺庙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徐玑夜宿寺庙时,通过对寺庙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禅意,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宿寺》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诗人夜宿寺庙的情景。诗中,“古木山边寺,深松径底风”开篇即勾勒出一幅静谧的山寺图景,古木、深松、山风,构成了一幅幽静的自然画卷。“独吟侵夜半,清坐杂禅中”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咏至深夜,内心杂念与禅意交织的复杂情感。后两句“殿静灯光小,经残磬韵空”进一步以寺庙的静谧和磬声的悠扬,强化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结尾“不知清梦远,啼鸟在林东”以鸟鸣声作为诗的收束,增添了一丝生机与远意,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木山边寺,深松径底风”: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古木环绕,深松林中的小径上吹着风,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独吟侵夜半,清坐杂禅中”:表达了诗人独自吟咏至深夜,内心杂念与禅意交织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
  3. “殿静灯光小,经残磬韵空”:以寺庙的静谧和磬声的悠扬,强化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灯光的微弱和磬声的空灵相映成趣。
  4. “不知清梦远,啼鸟在林东”:以鸟鸣声作为诗的收束,增添了一丝生机与远意,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木山边寺,深松径底风”中的“古木”与“深松”,“山边”与“径底”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独吟侵夜半”中的“侵”字,赋予了时间以人的行为,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宿寺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 深松:代表着幽静和深邃。
  • 山风:传递着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 灯光小:象征着寺庙的静谧和诗人心境的宁静。
  • 磬韵空:代表着寺庙的禅意和诗人的超脱。
  • 啼鸟:增添了一丝生机与远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独吟侵夜半”中的“侵”字是什么意思? A. 侵占 B. 接近 C. 直到
  2. 诗中“殿静灯光小”描绘了什么场景? A. 热闹的寺庙 B. 静谧的寺庙 C. 繁忙的街道
  3. 诗中“不知清梦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迷茫 B. 宁静 C. 远意

答案: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超脱,与《宿寺》有相似的意境。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虽然题材不同,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态的淡泊。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宿寺》: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超脱,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徐玑的诗则更加注重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深入理解《宿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