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时间: 2025-02-04 15:37:52

燕羽差池何处归,衔恩春傍主人飞。

定须借与一巢稳,十载飘零事事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羽差池何处归,衔恩春傍主人飞。定须借与一巢稳,十载飘零事事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燕子在春天的季节里,飞翔在主人身边的情景,诗人感叹燕子不知飞向何方,心中充满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外漂泊十年、身世漂泊的无奈与感慨。

注释:

  1. 燕羽:燕子的羽毛,指燕子。
  2. 衔恩:衔着恩情,这里指燕子飞来。
  3. 春傍主人飞:春天的时候,燕子飞在主人的身边。
  4. 定须借与一巢稳:想要借个安稳的巢来栖息。
  5. 十载飘零:十年来漂泊不定。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归属与安宁,而“十载飘零”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燕子通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代表希望与新生,但在此诗中,却暗含了诗人的无奈与失落,这种反差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字不详,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自然,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仲并漂泊十年之际,表达了他在外游历的无奈与对安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追求安定生活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燕子作为象征,巧妙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燕子是春天的代表,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在诗中,燕子却“差池何处归”,反映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思考与渴望。诗的开头以“燕羽差池”引入,给人一种悠然的意境,然而接下来的“衔恩春傍主人飞”却暗示了燕子虽在春天飞舞,却并没有真正的归属。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一个“巢”的渴望,显露出他对安稳生活的期盼,体现了在外漂泊十年的无奈与孤独。最后一句“十载飘零事事非”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十年的流浪生活让他与世事渐行渐远,感到无所适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燕子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家庭、归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羽差池何处归:燕子的羽毛在空中飞舞,不知飞往何处,暗示了漂泊与寻求归宿的无奈。
  2. 衔恩春傍主人飞:燕子在春天时飞在主人身边,象征着温暖的情感和依赖。
  3. 定须借与一巢稳:希望能够借来一个安稳的巢,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4. 十载飘零事事非:十年的漂泊生活让诗人体验了人生的种种无奈与变幻。

修辞手法:

  • 比喻:燕子象征着漂泊的生活与归属的渴望。
  • 对仗:诗中的句式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燕子的飞翔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归”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安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归属与希望。
  • :代表着安稳的生活和归属感。
  • 春天:象征着温暖与新生,反映了希望的意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羽”指的是什么?

    • A. 燕子的羽毛
    • B. 燕子的声音
    • C. 燕子的 nest
  2. 诗人对什么有渴望?

    • A. 旅行
    • B. 安稳的生活
    • C. 财富
  3. “十载飘零”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无奈
    • C. 安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有着对归属与亲情的描写,而仲并的诗则更侧重于对生活安定的渴望,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对安稳生活的期盼。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选》
  3.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