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风带寒》

时间: 2025-01-27 03:30:15

风带寒,秋正好,蕙兰无端先老。

云杳杳,树依依,离人殊未归。

搴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寥落。

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意思解释

更漏子·风带寒

作者: 冯延巳 〔唐代〕

原文展示:

风带寒,秋正好,蕙兰无端先老。云杳杳,树依依,离人殊未归。搴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寥落。月东出,雁南飞,谁家夜捣衣。

白话文翻译:

微风带来寒意,正是秋天的好时节,蕙兰却不知为何提前枯萎。云层遥遥无际,树木依依,远方的爱人却依然未归。高高的罗幕被卷起,靠在朱红的阁楼上,不禁让人感到凄凉孤寂。月亮从东方升起,大雁向南飞去,哪家人正夜里捣衣呢?

注释:

  • 蕙兰:一种香草,象征美好与柔弱。
  • 云杳杳:形容云层深远,遥不可及。
  • 依依:形容树木的垂柳,似乎在依依不舍。
  • 搴罗幕:指用手卷起轻薄的罗帷。
  • 朱阁:红色的楼阁,给人以鲜艳明亮的感觉。
  • 夜捣衣:表示人们在夜晚忙碌,可能是在做衣物的整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雁南飞”,是常见的秋冬迁徙现象,寓意着离别与思乡之情。此外,月亮和大雁的意象也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延巳,唐代文学家,以其词作闻名,风格清新婉约,常用细腻的描写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正值离别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自身的孤独与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更漏子·风带寒》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思乡与离愁。开篇的“风带寒”即刻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氛,暗示着季节的变迁。通过“蕙兰无端先老”,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自己的情感相联系,隐喻着对离人的思念和自身的孤独。接下来的“云杳杳,树依依”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秋景,似乎在倾诉着树木的依依不舍,反映出人心的惆怅。

“搴罗幕,凭朱阁”是对环境的描绘,罗幕与朱阁的结合,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美丽又孤寂的场所。最后,月亮升起,雁群南飞,诗人用“谁家夜捣衣”作为结尾,留给读者一种无尽的思考,仿佛在询问着那份离愁别绪究竟归属何处。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揭示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冯延巳以细腻的笔触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使这首词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带寒:微风中带着寒意,暗示季节的转变。
  • 秋正好:描绘秋天的美好时光。
  • 蕙兰无端先老:蕙兰提前凋零,象征离愁。
  • 云杳杳:遥远的云朵,营造出一种空灵感。
  • 树依依:树木的依依不舍,传达出对离别的感慨。
  • 离人殊未归:思念的对象仍未归来,增加了孤独感。
  • 搴罗幕,凭朱阁:环境描写,表现诗人静坐思念的状态。
  • 月东出,雁南飞:自然现象与心境的结合。
  • 谁家夜捣衣:结尾的悬念,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蕙兰”象征思念与离愁。
  • 拟人:将树木描写得似乎有情感,增加情感共鸣。
  • 对仗:如“月东出,雁南飞”,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离愁与思念,揭示了人们在自然变迁中的孤独感与对亲人的牵挂,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
  • 蕙兰:象征美好与脆弱,隐喻思念之情。
  • :象征遥远与不可及,增添了孤独感。
  • :象征思乡与团圆的期盼。
  • :迁徙的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蕙兰”象征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思念与离愁
    C. 友情
    答案: B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离愁与思念
    C. 生活琐事
    答案: B

  3. “月东出,雁南飞”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更漏子·风带寒》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探讨了孤独与思念,但冯延巳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倾向于通过豪放的情感表达来展示孤独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