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发孤舟客,风帆七里滩。
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
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
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
白话文翻译
一位满头白发的孤舟客,乘着风帆在七里滩上行驶。
傍晚时分,渔家的江边树影摇曳,雁群在寒冷的水面上飞过。
乡村离这里很近,人情温暖,丰收的年头让老人们的忧虑减轻。
我回家的船真是误了时机,何必还要戴上儒生的帽子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发:意指头发苍白,象征年老。
- 孤舟客:孤独的乘舟者,指诗人自己。
- 七里滩:水面上起伏的滩涂,形象描绘行船的环境。
- 渔家:指居住在江边的渔民。
- 雁影:雁群的身影,象征秋天的到来。
- 乡近:家乡距离很近。
- 年丰:丰收的年头。
- 儒冠:指儒生的帽子,象征读书人。
典故解析
- 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儒冠”一词可引申为对读书人身份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鲜于枢,元代诗人,生于政治动荡时期,因而其诗歌常透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风格独特且具有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过钓台》写于诗人行舟途中,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人生哲学。
诗歌鉴赏
《过钓台》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孤舟行旅中的自然景象,表现了对归乡的无尽思念和对身份的深刻反思。开篇以“霜发孤舟客”引入,立刻呈现出一种孤独感,白发象征着诗人的年长与孤独,而“风帆七里滩”则描绘出他在广阔水域上的漂泊感。在描写渔家与雁影的同时,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味结合,展现了乡村的温暖与丰收带来的宁静生活。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质疑与反思,归舟的误点出一种自我困惑,何必再追求儒生的名声,在浮华的外表之下,内心却渴望简单的生活。整首诗通过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发孤舟客:描绘了诗人年老、孤独的状态,暗示人生的无常。
- 风帆七里滩:展现了行舟的环境,七里滩给人一种辽阔的感觉。
- 渔家江树晚:描绘了傍晚的宁静,反衬出人情的温暖。
- 雁影水云寒:雁群在秋天飞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 乡近人情好:表达对家乡的向往。
- 年丰老虑宽:丰收的年头使得老人的忧虑减轻,表现了一种生活的安逸。
- 归舟真误矣:反映出诗人对归乡时机的迷惘。
- 何事著儒冠:质疑自己追求的意义,强调内心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发”比作年老,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归乡的渴望,表现了对身份与生活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霜发:代表年老与智慧。
- 渔家:象征温暖的人情与乡土气息。
- 雁影:象征秋天的到来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发”指的是: A. 头发白了
B. 生活贫困
C. 心情愉悦
D. 船只破旧 -
诗人对归乡的态度是: A. 期待
B. 无奈
C. 开心
D. 漠然 -
“年丰老虑宽”中的“年丰”表示: A. 年龄增大
B. 生活富裕
C. 年龄减少
D. 收成不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但更强调亲情的深厚与离别的痛苦,而鲜于枢在《过钓台》中则更侧重于对个人身份与生活选择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