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游北山呈云屋上人
作者: 鲜于枢 〔元代〕
原文展示:
荦确败芒屦,蒙笼碍笋舆。
半空横鸟道,绝顶见僧居。
兴尽拂衣下,诗成借笔书。
弥天云屋叟,不见正愁予。
白话文翻译:
我踏着不平整的山路,摔坏了草鞋,
笼罩的云雾阻碍了前行的步伐。
在半空中,鸟儿飞过,
在山顶上,隐约看到僧侣的居所。
兴致已尽,我拂去衣襟,准备下山,
诗篇已成,我借笔记录下这份感悟。
在弥漫的云雾中,我呼唤着那位隐居的老者,
却看不见他,心中满是愁苦。
注释:
- 荦确:意思是形容山路崎岖不平。
- 败芒屦:草鞋磨损了,表示行走艰难。
- 蒙笼:被云雾笼罩,表示环境的朦胧。
- 碍:阻碍。
- 笋舆:竹制的舆(轿子),这里指代行走的工具。
- 兴尽:兴致已尽。
- 拂衣下:拂去身上的尘埃,准备离去。
- 云屋:隐居于云雾中的老者。
- 愁予:愁苦的我。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僧居”,可看作是隐士文化的体现,反映了道教和佛教对隐逸生活的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鲜于枢(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以诗词和书法闻名,作品多表现山水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览北山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隐逸与清高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山的景致与隐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思考。首二句对艰难行走的描绘,塑造了一个艰辛的旅程形象,表现了大自然的险峻与诗人内心的挣扎。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渐转向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尤其是“绝顶见僧居”的意象,仿佛在传达一种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最后两句,诗人写到“兴尽拂衣下,诗成借笔书”,显示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思考与创作过程,既有对山水的感悟,又有对人生的哲思。最后的“弥天云屋叟,不见正愁予”,则在突出隐士的神秘与难以接近的同时,也显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焦虑,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诗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荦确败芒屦:开头即以艰难的行走引入,暗示旅途的挑战。
- 蒙笼碍笋舆:环境的阻碍进一步加重了行者的困境。
- 半空横鸟道:鸟道的出现使得诗境变得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
- 绝顶见僧居:隐士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 兴尽拂衣下:表达了诗人游历的兴致已尽,内心的沉静。
- 诗成借笔书:表明创作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感悟。
- 弥天云屋叟:隐士的神秘与难以接触。
- 不见正愁予:引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形成情感的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比作“云屋叟”,表现其神秘。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意象:山、鸟、僧居等意象,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隐士生活的憧憬,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 鸟:象征自由与灵动。
- 僧居:象征隐逸生活与超然的境界。
- 云:象征朦胧与难以捉摸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荦确败芒屦”中的“荦确”指的是什么?
- A. 山路平坦
- B. 山路崎岖
- C. 竹林茂密
-
诗人“绝顶见僧居”意指什么?
- A. 看到了隐士的生活
- B. 回到城市
- C. 看到鸟巢
-
整首诗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哀愁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鲜于枢的《游北山呈云屋上人》,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注重描绘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而鲜于枢则更多地探讨了隐逸与孤独,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鲜于枢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游北山呈云屋上人》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