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令(中吕宫)》

时间: 2024-09-19 21:52:07

梦觉纱窗晓。

残灯掩然空照。

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

怜深定是心肠小。

往往成烦恼。

一生惆怅情多少。

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觉纱窗晓。残灯掩然空照。因思人事苦萦牵,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怜深定是心肠小。往往成烦恼。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醒来,透过纱窗看到晨曦。残灯幽幽,光线微弱、空荡荡的照射在房间里。因而思绪纷飞,心中苦涩因人事而牵绊,离愁别恨,不知何时才能了结。怜悯自己心肠太软,总是容易生出烦恼。自己一生中有多少惆怅的情感呢!月亮不可能常圆,春天的色彩也容易老去。

注释:

  • 梦觉:梦中醒来。
  • 纱窗:用纱布做的窗户,透光。
  • 残灯:灯光微弱的油灯。
  • 萦牵:缠绕、牵挂。
  • 离愁别恨:离别时的愁苦和恨意。
  • 心肠小:心肠狭隘,指容易烦恼。
  • 惆怅:因感情或思念而产生的忧伤。
  • 月不长圆:比喻事物难以长久完美。
  • 春色易为老:春天的美好时光容易逝去。

典故解析:

此词未涉及具体历史典故,但“月不长圆”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月亮的象征有密切关系,月亮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与团圆的主题。“离愁别恨”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主题,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1053),字耆卿,号少叔,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小令和长调。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尤其是对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梁州令》创作于柳永的晚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爱情的思索。作者在词中流露出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感特征。

诗歌鉴赏:

《梁州令》是柳永在词坛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现了其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词中以“梦觉”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宁静画面,然而这种宁静并未能掩盖内心的苦楚。通过“残灯掩然空照”,词人不仅表现了外在世界的孤寂,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接着,词人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普遍的离愁别恨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易逝,通过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表及里,最终升华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觉纱窗晓:梦中醒来,晨光透过窗纱,表明时间的流逝。
  2. 残灯掩然空照:灯光微弱,照耀着空荡的房间,暗示内心的孤寂。
  3. 因思人事苦萦牵:因思念人而感到苦楚,思绪缠绕。
  4. 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离别的愁苦与恨意,无尽的思念何时才能结束?
  5. 怜深定是心肠小:对自己心肠过于柔软的怜悯,容易产生烦恼。
  6. 往往成烦恼:这种心态常常导致内心的烦恼。
  7. 一生惆怅情多少:一生中有多少惆怅的情感呢?
  8. 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月亮不会常圆,春天也容易逝去,人生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不长圆”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灯光似乎在陪伴词人,表达其内心的孤独。
  • 对仗:如“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传达了对人生悲苦的思考,展现了浓厚的忧伤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幻灭。
  • 纱窗:代表着隔绝与隐秘。
  • 残灯: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 :象征团圆与思念。
  • 春色:象征美好与青春的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中“月不长圆”比喻什么?

    • A. 爱情的美好
    • B. 人生的无常
    • C. 时间的流逝
    • D. 季节的变化
  2. 填空题:词中提到“离愁别恨”,表现了对____的思念。

  3. 判断题:柳永的词风以豪放著称。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情感与思念。
  • 温庭筠《更漏子》: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柳永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都表现了对离愁别恨的感伤,但柳永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为激烈。柳永的词更注重细节描绘,而李清照则往往带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研究》
  • 《柳永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