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时间: 2025-01-10 23:20:45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上清真籍总群仙。

朝拜五云间。

昨夜紫微诏下。

急唤天书使者。

令赍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作者: 柳永 〔宋代〕
琪树罗三殿,金龙抱九关。
上清真籍总群仙,朝拜五云间。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
令赍瑶检降彤霞,重到汉皇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场景:琪树环绕着三座殿宇,金龙护卫着九道关卡。众仙在“上清”的真籍上汇聚,朝拜于五云之间。昨夜,紫微星的诏令下达,急召天书的使者,命他携带瑶琴和美好的天书,降临到汉朝的皇家。

注释:

  • 琪树:一种美丽的树,象征着美好和珍贵。
  • 三殿:指三座华丽的殿宇。
  • 金龙:象征权威和神圣的龙。
  • 上清真籍:指道教中的最高境界,象征着纯洁和神圣。
  • 紫微:指紫微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星宿,常与帝王和命理相关。
  • 瑶检:指瑶琴,象征音乐的优美。
  • 彤霞:象征美丽的云彩。

典故解析:

  • 紫微星:在中国古代,紫微星被视为帝王的星,代表了权力与高贵。
  • 汉皇家:指汉朝的皇室,历史上以其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词风而闻名,尤其擅长表现爱情和离别的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腻情感,风格柔和细腻。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聚集,创作多样。柳永通过这首词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借用古典意象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是一首充满神秘感和梦幻色彩的词作。柳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仙境。在这首词中,琪树和三殿的意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华丽而神圣的场景;金龙的出现更是增强了仙境的神秘感和权威感。词中提到的“上清真籍总群仙”,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可以看到众仙人朝拜于五云之间,形成了一个和谐而庄重的画面。

“昨夜紫微诏下,急唤天书使者”,这两句展示了天界的神秘与威严,紫微星的诏令代表着天命的召唤,天书使者的急召则寓意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通过瑶琴与彤霞的意象,诗人将美丽的音乐与绚丽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一种和谐与美好的氛围。

整首词不仅仅是对美好仙境的描绘,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怀。柳永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在词坛中独具一格,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琪树罗三殿:琪树环绕着三座华丽的殿宇,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场景。
  • 金龙抱九关:金龙守卫着九道关卡,象征权威和保护。
  • 上清真籍总群仙:众仙在高洁的真籍上汇聚,体现了神仙的聚集与崇高。
  • 朝拜五云间:众仙在云间朝拜,展示出一种虔诚与和谐。
  • 昨夜紫微诏下:昨夜,紫微星下达了命令,暗示重要的天命。
  • 急唤天书使者:急忙召唤天书的使者,强调使命的紧迫感。
  • 令赍瑶检降彤霞:命令使者带着瑶琴和美丽的霞光,寓意美好与和谐。
  • 重到汉皇家:再次降临到汉朝皇室,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琪树比作美好事物,增强了词的美感。
  • 拟人:众仙的朝拜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感怀。诗人通过对美好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往昔辉煌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琪树:美丽、珍贵,象征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金龙:权威、神圣,象征保护与尊贵。
  • 五云:和谐、清净,象征仙境的美好与宁静。
  • 紫微:命运、权力,象征天命和历史的辉煌。
  • 瑶琴:音乐、艺术,象征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提到的“琪树”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珍贵
    • B. 生命与成长
    • C. 力量与威严
  2. “昨夜紫微诏下”中的“紫微”指的是什么?

    • A. 一颗普通星星
    • B. 皇权与命运
    • C. 大自然的现象
  3. 诗中“重到汉皇家”暗示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展望
    • B. 对历史的追忆与尊重
    •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柳永与李清照:柳永的词多描写宏大的场景与理想生活,而李清照的词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细腻描写,展现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柳永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