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璋)》

时间: 2025-01-26 23:52:01

竹林啼鸟不知休,罗列飞桥水乱流。

触散柳丝回玉勒,

约开莲叶上兰舟。

酒边旧侣真何逊,云里新声是莫愁。

若值主人嫌昼短,应陪秉烛夜深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林啼鸟不知休,
罗列飞桥水乱流。
触散柳丝回玉勒,
约开莲叶上兰舟。
酒边旧侣真何逊,
云里新声是莫愁。
若值主人嫌昼短,
应陪秉烛夜深游。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中,鸟儿啼叫,似乎永不停歇;
飞桥排列在水面上,水流显得混乱不堪。
轻轻触碰散落的柳丝,像是回旋的玉勒;
约定在莲叶上,划着兰舟出行。
酒席旁的旧朋友,真是让人感到亲切;
云间的新歌却又让人感到忧愁。
若是主人觉得白天太短,
那就陪伴他点着蜡烛,夜深时再畅游。

注释:

  1. 竹林:竹子生长的地方,象征清幽、雅致的环境。
  2. 啼鸟:鸟鸣,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3. 飞桥:悬在水面上的桥,形容轻巧而美丽。
  4. 水乱流:水流湍急,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5. 触散:轻触、打散。
  6. 玉勒:古代的马鞍装饰,象征高贵。
  7. 兰舟:用兰花命名的小舟,寓意清雅。
  8. 旧侣:老朋友。
  9. 莫愁:古诗中的典故,常指忧愁。
  10. 秉烛:手持蜡烛,形容夜晚的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宴请之际,描绘了与友人共饮的快乐场景,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是一首描绘友人聚会的诗,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友情的温暖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以竹林和流动的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开篇描绘鸟啼声声与水流潺潺,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灵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山水间。接着,诗人通过触及柳丝和划着兰舟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宁静的画面。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诗人提到与旧友的聚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尤其是在酒席旁边的谈笑,亲切而真诚。而云里传来的新声则勾起了莫名的忧愁,可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最后,诗人提到若主人觉得白昼太短,便应陪伴他在夜晚继续畅游,这反映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友谊的执着。

整首诗以清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友情的珍惜,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林啼鸟不知休:描绘自然环境,鸟鸣声声,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2. 罗列飞桥水乱流:桥在水上,水流急促,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
  3. 触散柳丝回玉勒: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4. 约开莲叶上兰舟:表达了与友人出游的愉快情景。
  5. 酒边旧侣真何逊:强调与老朋友的相聚,亲切而温暖。
  6. 云里新声是莫愁:新歌带来的忧愁,暗示时间的流逝。
  7. 若值主人嫌昼短:点出宴会的主人,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
  8. 应陪秉烛夜深游:提出夜游的建议,体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触散柳丝回玉勒”,将自然意象与人情味结合。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其人性化的特征,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朋友聚会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1. 竹林:象征清雅和宁静,体现诗人的心态。
  2. 啼鸟:生动的自然象征,表现生活的活力。
  3. 飞桥:构筑人与自然的连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4. 莲叶和兰舟:象征纯洁与雅致,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旧侣”指的是?

    • A. 新朋友
    • B. 老朋友
    • C. 远方亲戚
  2. 诗人提到的“兰舟”指的是什么?

    • A. 一艘小船
    • B. 一种花
    • C. 一种文化
  3. 诗中“云里新声是莫愁”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新事物的喜悦
    • B. 对时间流逝的忧愁
    • C. 对旧事物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月下独酌》——李白
  2.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曹松的《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与陶渊明的《饮酒》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惜,但曹松更加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而陶渊明则更偏向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哲思的沉淀。两者在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3.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