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途见人家园池花木》

时间: 2025-01-27 04:04:39

并辔游人任往来,透墙春色已安排。

花时却记梅前事,秀水如何不永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并辔游人任往来,透墙春色已安排。
花时却记梅前事,秀水如何不永怀。

白话文翻译:

一同驾着马车的游人任凭前往后来的潮流,透过墙壁的春色已经被精心安排。
在花开的季节,怎能不想起梅花盛开的往事,秀美的水流又怎能不让我永远怀念呢?

注释:

  • 并辔:并肩驾马,指两人并驾同行。
  • 游人:游玩的人,指游览者。
  • 透墙:穿透墙壁,可以理解为春色透过墙壁显现出来。
  • 春色:春天的景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花时:花开的时候,特指春天。
  • 梅前事:指过去梅花盛开的情景或往事。
  • 秀水:美丽的水,通常指清澈的河流或湖泊。
  • 永怀:长久地怀念,表示深切的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梅前事”可能指代古代文人对梅花的钟情与怀念。梅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回忆梅花盛开的往事,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字仲华,号澄斋,生于宋代,擅长诗词,尤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融合哲理与生活,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夕(元宵节)之际,诗人陪同黄帅机访问战场,归途经过家园,目睹春天的景色,激发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游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往昔的怀念。开篇以“并辔游人任往来”描绘了游人之间的悠然自得,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接着“透墙春色已安排”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生机勃勃的春景在眼前铺展开来,仿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在转折中,诗人提到“花时却记梅前事”,此句带有一丝感伤,尽管春花烂漫,诗人却难以忘怀梅花盛开的往事。这种情感的变化,揭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沉醉与对逝去美好的惋惜,展现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当前美好春光的享受,又有对往昔的无尽怀念。

最后一句“秀水如何不永怀”,再次强调了对美的眷恋和深思,秀水如人之情,虽美却难以长存。这种对美好瞬间的留恋,折射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使整首诗在优美的春色与深邃的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并辔游人任往来:此句描绘了游人悠闲的状态,表达了与朋友同行的惬意。
    • 透墙春色已安排:春天的气息透过墙壁,显示出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 花时却记梅前事:在花开的时节,诗人却想起了梅花的往事,表现出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 秀水如何不永怀:秀丽的水流让人难以忘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深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并辔游人”与“任往来”,形成工整的对仗。
    • 意象:通过“春色”“梅前事”“秀水”等意象,构建出丰富的自然与情感景观。
    • 比喻与象征:梅花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美好的怀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春天的美景与对往昔梅花的怀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现实时光的感慨,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

意象分析:

  • 春色:象征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梅前事:象征过去美好的回忆,表达对往昔的追思。
  • 秀水: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丽,传达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并辔游人任往来”意指什么?

    • A. 游人自由往来
    • B. 游人被束缚
    • C. 游人很忙碌
  2. “透墙春色已安排”中的“春色”指代什么?

    • A. 冬天的风景
    • B. 春天的景色
    • C. 秋天的落叶
  3. 诗人提到“梅前事”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梅花的喜爱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在的享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豪情壮志,与曹彦约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也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方式更为奔放,与曹的细腻怀旧形成鲜明的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与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