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忠州赠李六(一作李大夫)》

时间: 2025-01-11 16:43:36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吏人生梗都如鹿,

市井疏芜只抵村。

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

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
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
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天涯,幸好我在这里见到了李使君,今天黄昏时分我们在江边相遇。
官吏的生活就像被困的鹿,市井的繁华稀疏得如同乡村。
一只兰色的小船在驿站的路边,百层石阶通向州门。
再也没有平坦的地方可以行走,徒然接受着朱轮和五马的恩典。

注释:

  • 使君:指李六,官职名,表示尊称。
  • 吏人生梗:指官员的生活困难,"梗"在此为困扰、阻碍之意。
  • 市井疏芜:市镇衰败,景象萧条。
  • 兰船:指小船,形容典雅。
  • 朱轮五马:指华丽的车马,表示官职的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爱情等主题,尤其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初到忠州赠李六》是白居易在任职忠州时写给李六的诗。诗中表现了他初到新地的感受,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初到忠州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对李使君的称呼,表现出一种亲切感,接着描绘黄昏时分的江边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江头相见日黄昏”意象的运用,传达出相聚的短暂和珍贵。

在描写官吏生活时,诗人以“吏人生梗都如鹿”比喻官员生活的困苦,显示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市井疏芜只抵村”更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衰败和冷清。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兰船和石阶的描绘,展示了忠州的地理特征,并隐含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虽简单,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社会观察,体现了白居易平易近人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好在天涯李使君:赞美李使君,表达在远方相遇的喜悦。
  2. 江头相见日黄昏:描绘黄昏时分相见的场景,增强了情感的温暖。
  3. 吏人生梗都如鹿:用鹿的比喻,显示官吏生活的困境与无奈。
  4. 市井疏芜只抵村:反映市井的冷清与衰败,令人感到失落。
  5. 一只兰船当驿路:画面生动,兰船作为交通工具,象征着生活的单调。
  6. 百层石磴上州门:描绘通往州门的多层石阶,象征着官场的复杂。
  7. 更无平地堪行处:表达对生活不平坦的无奈与感慨。
  8. 虚受朱轮五马恩:指享受官职的荣华富贵,但内心感到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吏生活比作鹿,形象地表现出困境。
  • 对仗:如“兰船”与“石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意象:运用黄昏、兰船、石阶等意象,营造出特定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温情。

意象分析:

  • 黄昏:象征着短暂与易逝,暗含着离别与思索。
  • 兰船:代表着文雅与宁静,反映生活的单调。
  • 石阶: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暗示人们在官场上的步步为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吏人生梗都如鹿”的意思是?

    • A. 官吏生活无忧
    • B. 官吏生活苦闷
    • C. 官吏生活富裕
  2. “一只兰船当驿路”中的“兰船”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单调
    • C. 奢华
  3. 诗人通过“更无平地堪行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初到忠州赠李六》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前者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后者则通过大环境的荒凉展现悲愤,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