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伏德华主簿
作者:阳枋 〔宋代〕
豁达千人杰,巍峨七尺躯。
天边期阔武,意外失华途。
堕泪一人足,伤主二女孤。
西溪桥畔琢,多少为嗟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伏德华主簿的深切怀念和惋惜。诗人以“豁达千人杰”赞美伏德华的才华与气度,身材高大且气质出众。接着,诗人回忆起他在天边的壮志未酬,意外失去了光辉的前途。诗人感伤地提到,只有自己一人流泪,而两位女儿则孤独地失去了父亲。最后,诗人站在西溪桥边,感慨不已,忍不住叹息。
注释
- 豁达:开朗、宽广的胸怀。
- 巍峨:形容高大。
- 阔武:原意为广阔的武功,这里指的是他抱负的远大。
- 失华途:失去了光辉的前途。
- 堕泪:流泪。
- 伤主:指悲痛于故主的死去。
- 二女孤:指他的两个女儿失去了父亲,感到孤独。
- 西溪桥畔琢:在西溪桥边雕刻或打磨,象征思念和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格多以情感真挚著称,作品多描绘人情冷暖及社会百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伏德华去世之际,诗人因友人之死而感到悲痛,借此诗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悼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非常真挚,开篇以“豁达千人杰,巍峨七尺躯”直接点明了对伏德华的赞美,展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与气宇。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入追忆与惋惜,诗人感叹伏德华的生前壮志未酬,显示出对历史的反思与无奈。诗中“堕泪一人足,伤主二女孤”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家庭悲痛结合,凸显了失去亲人的痛苦。最后一句“西溪桥畔琢,多少为嗟呼”不仅传达了诗人的哀思,也让读者感受到环境的共鸣,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豁达千人杰”:赞美伏德华的气度与才华。
- “巍峨七尺躯”:形容他的身材和形象。
- “天边期阔武”:怀念他未能实现的远大抱负。
- “意外失华途”:感叹他的英年早逝。
- “堕泪一人足”:自己为之流泪。
- “伤主二女孤”:提到他的女儿们失去父亲的孤独。
- “西溪桥畔琢”:在西溪桥边,表明诗人的深思。
- “多少为嗟呼”:感叹与叹息。
-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对仗,如“豁达千人杰”与“巍峨七尺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失去的痛苦,情感基调悲伤而深沉。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西溪桥:象征思念和怀念之地,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泪水:象征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悲痛。
- 孤女:代表着失去父亲的女儿们的无助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豁达”指的是什么?
A. 忧郁
B. 开朗
C. 忍耐
答案:B -
“堕泪一人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悲伤
C. 愤怒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多少为嗟呼”表现了什么?
A. 欢庆
B. 感叹
C. 疑惑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阳枋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但阳枋更侧重于对逝者的怀念,而杜甫则在孤独中流露出更为深沉的思考。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阳枋诗文集》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