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挺山道中早行有感二首
山驿孤灯尽,霜天片月低。
还家人自喜,恋枥马频嘶。
野水分微白,巢禽惊稳栖。
前村应曙色,依约数声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早晨,诗人走在山间的小路上。山中的驿站孤灯已经熄灭,霜天和低悬的月亮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归家的心情让人自喜,然而马儿因思念家而频频嘶鸣。野外的水面微微泛白,巢中的鸟儿因惊动而不安地栖息。前面的村庄应该快要迎来黎明,隐约听到几声鸡鸣。
注释:
- 山驿:山中的驿站,古时供行旅休息的地方。
- 孤灯尽:孤独的灯火已经熄灭,暗示夜晚的结束。
- 霜天:寒冷的早晨,地面可能结了霜。
- 片月低:低悬的明月,描绘出清冷的夜空。
- 恋枥:想念马厩,表达对归家的渴望。
- 马频嘶:马儿频繁地叫唤,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 野水分微白:野外的水面反射出微弱的白色,可能是霜或雾。
- 巢禽:巢中的鸟类,因外界的动静而惊慌。
- 前村应曙色:前方的村庄显现出曙光,暗示黎明即将来临。
- 依约数声鸡:隐约能听到几声鸡鸣,表示天快亮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明显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思绪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反映了古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强至,宋代诗人,字子明,号石庐,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山水诗和田园诗闻名,常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早行之际,表达了在晨霜中行走时的孤独感与归家的喜悦,反映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山中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归家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首句“山驿孤灯尽”揭示了夜晚的结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霜天片月低”则进一步加强了清晨的寒冷感。诗人通过对马儿的描写,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恋枥马频嘶”中得以体现,表达了归家路上的不安与渴望。
“野水分微白,巢禽惊稳栖”两句描绘了清晨自然界的景象,微白的水面和惊慌的鸟儿相互呼应,表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波动。而最后两句“前村应曙色,依约数声鸡”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带有一丝温暖与希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与自身情感的互动,展示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驿孤灯尽:描绘出夜晚的孤寂,暗示即将迎来黎明。
- 霜天片月低:强调清晨的寒冷与安静的自然环境。
- 还家人自喜:表达了归家的喜悦,暗示对家庭的思念。
- 恋枥马频嘶:通过马的叫声,表现出对家乡的渴望。
- 野水分微白:描绘自然景象,表达清晨的宁静。
- 巢禽惊稳栖:反映了大自然中的生灵因外界而感到不安。
- 前村应曙色:暗示村庄即将迎来光明,预示新的一天。
- 依约数声鸡:听到鸡鸣声,标志着早晨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驿孤灯尽,霜天片月低”,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马”、“鸡”、“灯”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拟人:如“马频嘶”,使马的情感具有人性化,更能表达归家的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新一天的期待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灯:象征孤独与静谧,暗示夜晚的结束。
- 霜天:体现寒冷的自然环境,烘托出清晨的宁静。
- 马:象征归乡的渴望与思念。
- 巢禽:代表自然界的生灵,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鸡鸣:标志着新一天的开始,寓意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驿孤灯尽”中的“山驿”指的是什么? A. 山中的小屋
B. 山中的驿站
C. 山上的灯塔 -
诗中表现“归家人自喜”的意象是什么? A. 马频嘶
B. 鸡鸣
C. 霜天 -
“前村应曙色”的意思是: A. 村庄即将迎来黎明
B. 村庄已经黑暗
C. 村庄有人在哭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强至与王维的诗作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归乡情感的描绘,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哲理和意境,而强至则更侧重于描绘清晨的景象与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强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