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府判学士景彝喜雪》

时间: 2025-01-27 03:22:23

朔风收尽冻云漫,细洒狂飘入夜寒。

润浃土膏谣万俗,喜闻玉色舞千官。

川原谁作呼鹰出,楼观朝宜跋马看。

亚尹勤民流咏叹,一章高唱掩幽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府判学士景彝喜雪
作者: 韩维 〔宋代〕

朔风收尽冻云漫,
细洒狂飘入夜寒。
润浃土膏谣万俗,
喜闻玉色舞千官。
川原谁作呼鹰出,
楼观朝宜跋马看。
亚尹勤民流咏叹,
一章高唱掩幽兰。


白话文翻译

北风收拢了寒冷的云彩,
细雪轻轻洒落,伴随着夜的寒冷。
滋润了大地,万民歌谣随之而生,
喜闻那洁白的雪花在官员之间翩翩起舞。
谁在川原呼唤着鹰飞出,
楼观之上,适宜骑马观景。
亚尹(古代官职)勤于民生,令人感叹,
一曲高唱,掩映着幽兰的芬芳。


注释

  • 朔风:北风,寒冷的风。
  • 冻云:寒冷的云,指冬天的云层。
  • 润浃:滋润、浸润。
  • 万俗:众多民众,百姓。
  • 玉色:形容雪的洁白如玉。
  • 亚尹:古代官职,负责民生的官员。
  • 幽兰:形容兰花的芬芳,象征文雅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含光,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官场,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尤其是雪景,作品多体现出对民生的关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北方雪季,作者在欣赏雪景的同时,感受到雪给大地带来的生机与希望,借雪表达对民众福祉的关注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景,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雪花飘落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开头两句“朔风收尽冻云漫,细洒狂飘入夜寒”,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雪花在寒风中轻柔飘落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而又温柔的感受。接下来的“润浃土膏谣万俗”,表现出雪的滋润力量,象征着希望与生机,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

诗中“喜闻玉色舞千官”一联,表现了雪景带来的欢乐,官员们在雪中仿佛也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感染,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接下来的“川原谁作呼鹰出,楼观朝宜跋马看”,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两句“亚尹勤民流咏叹,一章高唱掩幽兰”,强调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思考,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与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风收尽冻云漫:北风吹散了寒冷的云,意味着天气转寒,雪即将降临。
  • 细洒狂飘入夜寒:细雪轻轻洒落,伴随着夜晚的寒冷,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润浃土膏谣万俗:雪滋润了大地,万民歌谣随之而生,表现出雪带来的生机。
  • 喜闻玉色舞千官:官员们在雪中欢欣鼓舞,体现出整个社会对雪的喜悦。
  • 川原谁作呼鹰出:在广袤的原野上,谁在呼唤鹰飞出,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
  • 楼观朝宜跋马看:在高楼上,早晨时适合骑马观景,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
  • 亚尹勤民流咏叹:亚尹(古代官员)辛勤工作,百姓也在歌唱感叹,显示出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 一章高唱掩幽兰:高歌一曲,掩映着幽兰的芬芳,表达出高洁的情操与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玉色”,增强了雪的纯洁和美感。
  • 拟人:雪花在“舞”,赋予自然以生命力。
  • 对仗:如“润浃土膏”和“喜闻玉色”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希望和生命。
  • :象征自由与力量。
  • 幽兰:象征高洁、优雅与文人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A. 东风
    B. 西风
    C. 北风
    D. 南风

  2. “玉色舞千官”中“玉色”指的是什么? A. 绿色
    B. 红色
    C. 雪的颜色
    D. 其他颜色

  3. “亚尹勤民”中“亚尹”是什么官职的代称? A. 负责军事
    B. 负责农业
    C. 负责民生
    D. 其他

答案

  1. C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韩维的《奉和府判学士景彝喜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韩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许多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进一步研究。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与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