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缨聊复濯沧浪,晞发松阴藓石床。
有味是贫琳馆俸,无功於懒玉函方。
自参老子鼻端白,未羡诸公腰下黄。
蔗境渐佳惟习静,笔床茶灶并荒唐。
白话文翻译:
我解开绳带,随意在沧浪水中洗涤,
在松树的阴影下,躺在青苔覆盖的石床上晒发。
享受的滋味来自贫微的琳馆俸禄,
无所作为的懒散像玉函一样空虚。
我自己参透了老子的白头,
并不羡慕那些官员腰间的黄金。
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渐渐变得美好,
书桌与茶灶都显得有些荒废。
注释:
- 解缨:解开绳带,指放松束缚。
- 濯沧浪:在沧浪水中洗涤,指洗澡或清洗。
- 晞发:晒发,指在阳光下晒干头发。
- 琳馆:琳琅满目的房屋,常指文人的住所。
- 玉函:比喻空虚无用的东西。
- 老子:道家创始人,代表智慧和长寿。
- 蔗境:指环境,可能暗指甘蔗般甜美的境地。
- 荒唐: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情,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阶层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方岳通过描写山中生活,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漠。
诗歌鉴赏:
《山中》是方岳的一首抒情诗,充分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在清澈的水中洗涤,享受着自然的洗礼,表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他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官场的繁华对比,揭示出世俗功名的空虚与无用,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超然与放下。诗的后半部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对静谧生活的珍视,笔床与茶灶的荒唐,暗示着诗人对世事的淡漠与超然,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写了诗人放下束缚,寻求自由的状态,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次句通过晒发的细节,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境,增强了自然的亲密感。
- 第三、四句则通过对比,表明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冷漠,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
- 后面几句深入探讨了诗人对老子智慧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无所羡慕,暗示了对内心宁静的期盼。
- 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人在山中逐渐习惯的宁静环境,展现了他内心的满足与愉悦。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玉函”比喻空虚),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还有意象的运用,通过自然景物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对隐逸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漠,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如“沧浪”、“松阴”、“青苔”,象征着宁静、纯净的生活环境。
- 生活意象:如“琳馆”“玉函”,体现了世俗的功名与虚荣。
- 哲理意象:如“老子”,代表智慧与超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函”指代的是: A. 有用的东西
B. 空虚无用的东西
C. 珍贵的宝物
D. 书籍 -
诗中“自参老子鼻端白”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权力
C. 智慧与长寿
D. 财富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赞美
C. 淡漠
D. 羡慕
答案:1-B;2-C;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山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但方岳更强调对物质生活的淡漠,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