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艾》

时间: 2025-01-11 05:55:08

人生不满百,忧患况中年。

藜苋工为崇,参苓那得钱。

不虞波及晋,聊复火攻燕。

一笑遭秦厄,残书累腹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灼艾
作者: 方岳 〔宋代〕

人生不满百,忧患况中年。
藜苋工为崇,参苓那得钱。
不虞波及晋,聊复火攻燕。
一笑遭秦厄,残书累腹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忧虑重重的感慨。人生若不满百岁,尤其是在中年时期,忧虑和烦恼就更为突出。生活中虽有一些野菜(藜苋),但即使是用来当作美食,也是难以满足生计的需求;而那些珍贵的药材(参苓)更是无从得着。突如其来的波及(如晋国的战乱)让人无从防备,甚至火攻燕国也是无奈之举。一笑置之,遭遇了秦国的厄运,满腹的书卷也只是在无用的累赘。

注释:

  • 不满百:意即人生未满百岁,强调生命短暂。
  • 忧患:指生活中的忧虑和烦恼。
  • 藜苋:一种野菜,通常用作食物。
  • 参苓:人参和茯苓,都是珍贵的药材。
  • 不虞:意为意外,未曾想到。
  • 波及:影响,波及范围。
  • 火攻:在战争中用火焚烧敌人。
  • 秦厄:指遭遇到秦国的灾难。
  • 残书:未能完成的书籍,指的是知识的积累却无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纯,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及咏怀诗,其作品关注人性、人生,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中年时期,正值人生的多重压力之下,反映了他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状况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灼艾》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诗人在诗中首先以“人生不满百”开篇,直截了当地指出人生的短暂,接着以“忧患况中年”承接,强调中年人的烦恼与责任之重。藜苋与参苓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贫乏,虽然有些可食之物,但仍无法解决生计的问题,隐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求。

接下来的“不虞波及晋”表达了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仿佛生活中难以预知的动荡,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最后的“一笑遭秦厄”则展现了一种无奈的态度,面对种种困境,似乎只能以笑对待,然而笑中却藏着深深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生不满百:人生若不满百岁,强调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2. 忧患况中年:中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忧虑和责任更为突出。
  3. 藜苋工为崇:藜苋虽可食用,但在生计上仍显得微不足道。
  4. 参苓那得钱:珍贵的药材难以获得,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5. 不虞波及晋:意外的冲击,指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6. 聊复火攻燕:无奈之举,火攻燕国象征着对困境无力反抗。
  7. 一笑遭秦厄:以笑对待困境,但实则内心苦涩。
  8. 残书累腹便:未能完成的书籍,象征知识的无用与人生的遗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藜苋工为崇,参苓那得钱”,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残书”,暗示知识与经验在困境中显得无力。
  • 反讽:通过“一笑遭秦厄”,展现面对灾难时的无奈与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面上是在叙述生活的困境,实际上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短暂生命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常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藜苋:象征贫乏的生活。
  • 参苓:象征珍贵但难以获得的理想与追求。
  • 波及:象征生活中的不测与变故。
  • 火攻:象征无奈的抵抗与斗争。
  • 残书:象征知识的无用与人生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人生不满百,主要表达了什么? A. 人生太漫长
    B. 人生短暂,须珍惜
    C. 生命无意义

  2. “藜苋工为崇”中“崇”字的意思是什么? A. 高贵
    B. 丰富
    C. 可食用的野菜

  3. 诗中提到的“火攻燕”是指什么? A. 燕国的繁荣
    B. 战争中的无奈选择
    C. 诗人的幽默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和时光的感慨,但更加侧重于思乡之情。
  • 《春望》:同样面对动荡的时代,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忧虑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方岳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