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寺禅和》
时间: 2024-09-19 21:5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寺禅僧似悟禅,
坏衣芒履住茅轩。
懒求施主修真像,
翻说经文是妄言。
出浦钓船惊宿雁,
伐岩樵斧迸寒猿。
行人莫问师宗旨,
眼不浮华耳不喧。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寺庙里,禅僧似乎理解了禅理,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脚踏草鞋,住在茅草小屋里。
他懒得向施主求取修行的形象,
反而说那些经文不过是虚妄之言。
出海口的钓船惊起栖息的雁,
伐木的斧声惊动了寒猿的叫声。
行人不要询问师父的教义,
让眼睛不被浮华的事物所迷惑,耳朵不受喧闹的声响所干扰。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寺:江边的寺庙。
- 禅僧:修行禅宗的僧人。
- 坏衣:破旧的衣服。
- 芒履:草鞋。
- 茅轩:用茅草搭成的小屋。
- 施主:施舍的人,信士。
- 修真像:修行的样子或形象。
- 翻说:反而说。
- 妄言:虚妄的话。
- 出浦:出海口。
- 惊宿雁:惊起栖息的雁。
- 伐岩樵:砍伐树木的樵夫。
- 耳不喧:耳朵不受喧嚣影响。
典故解析:
- 禅宗:一种佛教宗派,强调直观和顿悟,通常与冥想和内心的平静有关。
- 伐木与寒猿: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与人类活动的干扰,反映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2年),唐代诗人,字君华,号白华,曾任职于朝廷,后来因政治原因隐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具有深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江寺禅和》写于诗人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和对浮华生活的反思。在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选择回归自然,探寻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边寺庙的禅僧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禅宗画面。诗人通过对禅僧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他对世俗浮华的鄙弃和对内心修行的向往。开篇便以“江寺禅僧似悟禅”引入,表明了禅僧的智慧与安静,接着细致描绘了禅僧的朴素生活,破衣草履与茅轩相映成趣,反映出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态度。
随后,诗人通过“懒求施主修真像”的句子,传达了对外在修行形式的无所谓,强调内心的真实理解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对经文的“妄言”之说,表明了对传统教义的质疑,显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接下来,诗人以自然景象作结,描绘出钓船、宿雁、伐木与寒猿,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也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的微妙关系。
最后,“行人莫问师宗旨,眼不浮华耳不喧”更是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拒绝外界的浮华与喧嚣。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及对自然的深情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寺禅僧似悟禅:在江边的寺庙中,有位禅僧似乎领悟了禅理。
- 坏衣芒履住茅轩: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脚踏草鞋,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
- 懒求施主修真像:他懒得去向施舍的信士求取修行的外在标志。
- 翻说经文是妄言:反而声称那些经典经文不过是虚妄之言。
- 出浦钓船惊宿雁:出海口的钓船惊起栖息的雁。
- 伐岩樵斧迸寒猿:砍伐树木的斧声惊动了寒猿的叫声。
- 行人莫问师宗旨:行人不要询问师父的教义。
- 眼不浮华耳不喧:让眼睛不被浮华所迷惑,耳朵不受喧嚣所干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坏衣芒履”对“施主修真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禅宗的理解与生活的简朴相结合,隐喻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浮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浮华的拒绝和对内在修行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形式的修行更为重要,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寺:象征着宁静的修行场所。
- 禅僧:代表着对禅理的领悟者。
- 破衣草履:象征着简朴生活与真实自我。
- 自然景象(钓船、宿雁、寒猿):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荀鹤
- C. 白居易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坏衣芒履”是指什么?
- A. 富贵的生活
- B. 朴素的生活
- C. 旅行的装备
- D. 传统的服饰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拒绝浮华,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赞美自然
- D. 论述政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 与本作类似,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但前者更多地关注于秋天的景色,而后者则侧重于禅修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禅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