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白话文翻译:
这句诗描绘的是:暗香的麝香隐隐地附着在人的发簪上,簪子上插着茉莉花;脸上泛起红潮,似乎是因为饮酒而醉意朦胧。
注释:
- 暗麝:暗香的麝香,通常用来形容香气淡雅而隐秘。
- 人簪:指的是发簪,古代女性用来梳理头发的饰物。
- 茉莉:一种香花,常象征纯洁和优雅。
- 红潮:指面上的红晕,通常表示羞涩或醉意。
- 登烦:烦恼、焦虑的意思,这里可能暗示醉酒后的迷乱。
- 醉槟榔:槟榔是一种常用的嗜好品,与酒一起饮用后容易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茉莉和麝香均为古代文人所青睐的香料和花卉,常用来象征美丽和优雅。麝香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香料,茉莉则多用于女子的妆饰,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清新。诗句通过描绘女子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之处,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中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心中常怀忧虑。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或许是他在某个闲暇时光,借酒消愁时的一种自我抒发。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感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女子的优雅与迷人。首句“暗麝著人簪茉莉”,通过对香气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隐秘的魅力,使人想象女子的举手投足间自带风情。茉莉花的清香与麝香的浓郁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美感。第二句“红潮登烦醉槟榔”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面上红晕的描绘不仅表现了醉酒的状态,更隐含了内心的纷扰与复杂。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流露出深邃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赏,也有对人生苦涩的感慨,显示出苏轼诗作中常见的深沉哲思与细腻情感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暗麝著人簪茉莉:隐约的麝香气息飘散在女子的发簪上,搭配茉莉花的清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 红潮登烦醉槟榔:面上红潮代表了醉酒后的恍惚与愉悦,暗示了内心的烦恼与外在的醉态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比作一种隐秘的魅力,暗示了女子的吸引力。
- 对仗:两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香气和醉态的描绘,探讨了美与愁之间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暗麝:象征着隐秘而珍贵的美好。
- 茉莉:代表纯洁和优雅。
- 红潮:象征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复杂。
- 槟榔:在古代常用以助兴,暗示欢愉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茉莉
- C. 菊花
-
“红潮”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醉意
- C. 生气
-
诗中提到的“暗麝”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明亮的香气
- B. 隐秘而珍贵的香气
- C. 刺鼻的气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苏轼的这首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双方都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但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苏轼则在描绘美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