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
时间: 2025-01-10 22:59: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雨催车骑,駸駸来自南。
道旁有茅屋,宁容使君骖。
不谓忽下马,湿衣逢我谈。
田家已刈楚,田妇正好蚕。
既将国漕急,复与民事谙。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
白话文翻译
风雨催促着马车,急匆匆地从南方赶来。
路旁有座茅屋,真不愿让您下马休息。
没想到您突然下了马,湿了衣服与我闲聊。
田家已收割了楚草,田妇正好在养蚕。
既然国中急需运粮,又与百姓的事情熟悉。
明年再来这茅屋,应该会比棠树的果子还要甘甜。
注释
字词注释
- 駸駸:形容马车快速前行的样子。
- 骖:古代指乘马或车,含有高贵的意思。
- 楚:指一种植物,可能是指楚草,古代的一种禾草。
- 蚕:指养蚕,表示农家活动。
典故解析
- 棠树:即山楂树,果实酸甜可口,诗中用以比喻将来可能的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关注民生,表现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梅尧臣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在政治与民生之间的思考,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国家繁荣的期望。
诗歌鉴赏
《表臣都官至十三里店》是一首描绘诗人出行途中所见的生活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诗人描述了急促的马车行驶,路旁的茅屋,和与乡间百姓的亲切交谈。诗中强调了乡村的生活状态,农妇正忙于养蚕,显示出田园的恬静与勤劳。
诗的结构简洁,意象清晰,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既有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情的细腻观察。通过“湿衣逢我谈”,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高人一等,反而更显平易近人。最后一句通过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寓意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雨催车骑:开篇描写天气恶劣,车马行进急促,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駸駸来自南:强调马车的急行,暗示着旅途的漫长与劳苦。
- 道旁有茅屋:引出路上偶遇的农舍,体现乡村的宁静。
- 宁容使君骖:表现出对来访者的尊重与好客之情。
- 不谓忽下马:突显出意外的亲近感,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
- 湿衣逢我谈:通过细节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关怀。
- 田家已刈楚:描绘农家生活的忙碌,体现出农民的辛勤。
- 田妇正好蚕:展现了农妇的日常生活,反映农村的自给自足。
- 既将国漕急:提到国家的粮食运送,显示出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 复与民事谙:强调诗人与民众之间的熟悉与沟通。
- 他年此茅屋: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 便比棠树甘:以棠树的果实比喻未来生活的美好,寓意深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雨催车骑,駸駸来自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湿衣逢我谈”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难与不确定。
- 茅屋:代表了乡村的宁静与朴素。
- 田家:象征着勤劳与希望。
- 棠树:象征未来的美好与甜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风雨催车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开心
- B. 紧迫
- C. 平静
-
诗中提到的“湿衣逢我谈”反映了什么?
- A. 诗人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 B. 诗人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关系
- C. 诗人对百姓的冷漠
-
“他年此茅屋,便比棠树甘”中的“棠树”比喻了什么?
- A. 未来的艰难
- B. 未来的美好生活
- C. 过往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梅尧臣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民生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个人的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梅尧臣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