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碧玉高楼临水住》

时间: 2025-01-26 00:28:52

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

—曲阳春春已暮,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渡,梦魂长在分襟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碧玉高楼临水住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碧玉高楼临水住,
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
曲阳春春已暮,
晓莺声断朝云去。
远水来从楼下路,
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
月细风尖垂柳渡,
梦魂长在分襟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座碧玉般的高楼,临近水边而建,正值红杏花盛开的季节,曾在花下与恋人相遇。春天已经过去,曲阳的春景已然凋零,清晨黄莺的鸣叫声消逝在晨雾中。远方的水流从楼下经过,波光粼粼,却未能捕捉到水中的鱼。月光细腻,微风轻扬,垂柳轻拂,渡过水面,我的梦魂却依然停留在那分开的衣襟处。

注释

  • 碧玉高楼:形容楼房如碧玉般华丽,临水而建。
  • 红杏:特指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爱情的萌动。
  • 曲阳:春天的一个地方,此处用来指代春天的美景。
  • 晓莺:指清晨的黄莺,以其鸣叫声增添春意。
  • 远水:远方的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法触及的事物。
  • 梦魂:指梦中的思念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0年),字叔度,号几道,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之时,诗歌题材多样化,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晏几道的词作多聚焦于个人情感,尤其是爱情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这首《蝶恋花》通过精炼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美好场景和内心的惆怅。词的开头“碧玉高楼临水住”,既营造出优雅的环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孤寂。红杏花的盛开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曲阳春春已暮”,春天的离去和晓莺声的消散,暗示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无奈。

“远水来从楼下路,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这一句中,远水与波流的描写,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还隐喻着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最后“梦魂长在分襟处”,则是对失去的爱情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之情,意境深远,令人感慨不已。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晏几道词作的独特魅力,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美好记忆的珍惜,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玉高楼临水住:描绘高楼的华丽与环境的优美。
  • 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回忆与恋人在花下相遇的美好时刻。
  • 曲阳春春已暮: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流露出惆怅。
  • 晓莺声断朝云去:清晨的鸟鸣声已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远水来从楼下路:远方的水流象征着时间与距离的隔阂。
  • 过尽流波,未得鱼中素:未能捕捉到心中所渴望的东西,暗示失落。
  • 月细风尖垂柳渡:描绘月光与微风的温柔,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梦魂长在分襟处:表达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以“碧玉”比喻高楼的华美,增强视觉效果。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晓莺声断”,形象生动。
  • 对仗:如“月细风尖”与“柳渡”,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对爱情的怀念与惆怅展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共鸣,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体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孤独与距离。
  • 红杏: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希望。
  • :象征生命的生机与活力。
  •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易把握的事物。
  • 月与风:象征着静谧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玉高楼”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楼的颜色
    B. 楼的华丽
    C. 楼的高度
    答案:B

  2. “晓莺声断”中的“晓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清晨的鸟鸣
    C. 失去的爱情
    答案:B

  3. 本词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时光流逝
    C. 爱情的怀念与惆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晏几道 vs. 李清照:两者均以细腻的情感著称,晏几道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与爱情的融合,而李清照则常表现女性的情感与思考。两位词人都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晏几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