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时间: 2025-01-27 04:00:52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

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

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

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
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
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
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他倚靠在栏杆上,任目光随意游览,眼前是一座高耸的城池,俯视着奔流不息的大河。黄河在远处蜿蜒曲折,河水在阳光下闪烁,似乎一部分在天边。天空晴朗,气氛清新,晨光照耀着河面。诗人心情舒畅,面对美丽的景色,感到更加悠然自得。

注释:

  • 倚槛:依靠在栏杆上。
  • 流目:目光流转,四处观看。
  • 高城:高耸的城池。
  • 大川:宽广的河流,指黄河。
  • 九回:形容河水蜿蜒曲折,有九道弯曲。
  • 白浪:河水翻滚起的白色浪花。
  • 气肃:气氛清新肃穆。
  • 晓日:清晨的太阳。
  • 开襟:敞开胸怀,放松心情。
  • 佳景:美好的景色。
  • 悠然:内心宁静从容。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悠然心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字子云,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见长,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世,诗人常常在高处眺望自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悠然的心态。首句“倚槛恣流目”便展现了诗人放松自我的状态,倚靠在栏杆上,任目光随意游移,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中对黄河的描写,尤其是“九回纡白浪”生动形象,展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气势,令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神奇。同时,诗人通过“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使人心情愉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槛恣流目:诗人依靠在栏杆上,随意地观看四周的景色,表达了恣意的心情。
  2. 高城临大川:高耸的城池俯瞰着宽广的河流,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了自然的浩瀚。
  3. 九回纡白浪:形象地描绘了黄河蜿蜒的曲折与波浪的翻滚,展示了黄河的雄伟。
  4. 一半在青天:隐喻河流与天空的交融,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
  5. 气肃晴空外:描述了清晨的气候,给人一种清新、肃穆的感觉。
  6. 光翻晓日边:晨光照耀河面,波光粼粼,形成美丽的画面。
  7. 开襟值佳景:诗人心情开朗,面对美好的景色,感到无比愉悦。
  8. 怀抱更悠然:在此佳景之下,诗人的内心更加宁静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比作蜿蜒的白浪,形象生动。
  • 对仗: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黄河”、“青天”等意象,营造出广阔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写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闲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代表着力量与生命。
  • 高城:象征着人类的文明与历史。
  • 青天:象征着辽阔与自由。
  • 白浪:象征着自然的动态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回纡白浪”的含义是什么? A. 形容河水清澈
    B. 形容河水蜿蜒曲折
    C. 形容河水波涛汹涌

  2. “开襟值佳景”中的“开襟”最接近于以下哪个意思? A. 开放心怀
    B. 开门迎客
    C. 开始旅行

  3. 诗人的心情在这首诗中如何表现? A. 忧虑
    B. 悠然自得
    C. 紧张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望洞庭》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高处俯瞰的壮丽景象,但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杨巨源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与心灵的宁静。
  • 孟浩然的《望洞庭》则通过湖泊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