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庖丁悟养生,轮扁议读书。
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
白话文翻译:
庖丁明白了养生之道,轮扁讨论了读书的意义。
他们不过是掌握了一项技艺而已,圣人和智者未必就比他们更高明。
注释:
- 庖丁:古代著名的厨师,寓意在于通过精湛的技艺实现养生之道。
- 养生: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通常涉及饮食、作息等。
- 轮扁:轮扁是指一种木工技艺的传承者,象征着对读书的探讨。
- 彼特一技尔:他们(庖丁和轮扁)不过是掌握了一项技艺罢了。
- 圣智:指的是圣人和智慧之人,强调即使是智者也未必胜过一些专注于技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著称,常借古抒怀,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杂兴》是陆游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技艺和智慧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庖丁和轮扁的比喻,表达了对专注技艺者的钦佩,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杂兴》一诗以庖丁和轮扁为引子,深刻地揭示了技艺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庖丁的养生之道,体现了对身心健康的重视,而轮扁的读书则代表了对知识的追求。陆游通过对比,指出即使是被视为“圣智”的人,也未必在某些方面超越那些专注于一技之长的人。这种思考不仅展现了陆游对技艺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对知识分子的期待与批判。在如今的社会中,技术与知识的融合愈发重要,陆游的诗歌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庖丁悟养生:庖丁通过烹饪的实践,领悟了养生的道理,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 轮扁议读书:轮扁作为一个木工,讨论读书的意义,指向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传承。
- 彼特一技尔:二人都不过是在各自的技艺上有所造诣,表明他们的成就来源于对技艺的专注。
- 圣智有不如:即使是圣人和智者,也未必能超越他们,揭示了技艺的深厚与智慧的相对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庖丁和轮扁的技艺与圣智者的比较,突出主题。
- 隐喻:庖丁和轮扁象征着专注于一技之长的人,反映了对技艺的尊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技艺的重要性与价值,表达了对那些默默耕耘在各自领域的人的敬意,同时也反思了社会上对知识与智慧的过度崇拜。
意象分析:
- 庖丁:象征着技能与实践,代表着通过经验获得的智慧。
- 轮扁:象征着知识与学问,代表着对文化积累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庖丁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圣人
- B. 技艺高超的人
- C. 知识渊博的人
-
诗中提到的“轮扁”主要讨论什么?
- A. 养生
- B. 读书
- C. 技巧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技艺与智慧的对比
- B. 赞美圣人
- C. 讨论人生哲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杜甫在诗中都表达了对技艺与知识的思考,但陆游更侧重于技艺的实际价值,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