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赞》

时间: 2024-09-19 21:21:43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

有茹生之,可以为蔌。

蛙蠙之衣,采采盈掬。

吉蠲洗泽,不溷沙砾。

芼以辛咸,宜酒宜餗。

在吴则紫,在蜀则绿。

其臭味同,远故不录。

谁其发之,班我旨蓄。

维女博士,史君炎玉。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绿菜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
有茹生之,可以为蔌。
蛙蠙之衣,采采盈掬。
吉蠲洗泽,不溷沙砾。
芼以辛咸,宜酒宜餗。
在吴则紫,在蜀则绿。
其臭味同,远故不录。
谁其发之,班我旨蓄。
维女博士,史君炎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绿菜,意在赞美它的美味和价值。
江水潺潺,葱茏的菜肴在阳光下闪烁。
青蛙的衣裳是它的外衣,颜色鲜亮,令人喜爱。
在吉祥的水中洗净,不与沙石混淆。
用辛辣的调料调味,既适合酒宴,也适合家常菜。
在吴地则是紫色,在蜀地则是绿色。
它们的气味相同,所以不再详细记录。
是谁发掘了它的价值,助我增添美味?
那位女博士,史君的明珠。


注释:

  • 蔡蒙之下: 指的是菜的生长环境,蔡蒙为菜名或者指某种菜。
  • 茹生: 指新鲜的蔬菜。
  • 蛙蠙之衣: 形容青蛙的外观,暗指青蛙与蔬菜的生态关系。
  • 吉蠲洗泽: 吉祥的水源,洗净蔬菜。
  • : 指调味,用辛辣的调料。
  • 适合酒宜餗: 既适合饮酒,也适合与餐食搭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为题材。

创作背景:
黄庭坚生活在北宋时期,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雅士常常以饮食、自然为题,赞美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诗歌鉴赏:

《绿菜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绿菜的美丽与美味,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细致观察。诗中通过对江边菜肴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味的欣赏。诗的开头提到菜生长的环境,接着描绘了菜的颜色和清新,随即引入调味的细腻。最后,诗人通过提及女博士和史君,暗示了文化和智慧的结合。整体上,诗在赞美美食的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体悟,体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蔡蒙之下,彼江一曲。
    描述了生长在江边的菜,环境宜人。

  2. 有茹生之,可以为蔌。
    新鲜的青菜可以作为佳肴。

  3. 蛙蠙之衣,采采盈掬。
    形容青蛙的衣装,与菜肴的色彩相映成趣。

  4. 吉蠲洗泽,不溷沙砾。
    用洁净的水洗净蔬菜,保持其纯净。

  5. 芼以辛咸,宜酒宜餗。
    调味以辛辣,适合各种饮食场合。

  6. 在吴则紫,在蜀则绿。
    指不同地域的菜肴颜色差异。

  7. 其臭味同,远故不录。
    虽然气味相同,但不再详细描述。

  8. 谁其发之,班我旨蓄。
    赞美发掘美味的人的智慧。

  9. 维女博士,史君炎玉。
    以名人作结,提升诗的文化内涵。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蛙蠙之衣”)、对仗(如“在吴则紫,在蜀则绿”)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饮食文化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菜: 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江水: 代表生命和滋养。
  • 调味: 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致品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蛙蠙之衣”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青菜的颜色
    B. 青蛙的外观
    C. 酒的味道
    D. 河流的水质

  2. “在吴则紫,在蜀则绿”表明了什么?
    A. 地域的差异
    B. 颜色的变化
    C. 文化的多样性
    D. 食材的丰富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描绘自然景色
    B. 直接表达情感
    C. 通过饮食文化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陶渊明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绿菜赞》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但黄庭坚更侧重于饮食文化,而陶渊明则强调隐逸与田园生活的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以上是对《绿菜赞》的多方面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