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时间: 2025-01-10 18:5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战场景象,万马嘶鸣的声音消失,只听得一声寒角的号令,部队在柳营中整齐行进。秋天的原野如掌中景象,枪刀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锋利,铁骑如星般疾驰,阵势错落有致。人们在油幢下,戎装整齐,指挥着整个战局,羽扇轻摇,显得从容自若。你可知道,那是山西的将领,曾经与我结下诗盟。龙蛇舞动在纸上,落笔间,墨雨如风,令人惊叹。即使身处尘沙之中,封侯的梦想遥不可及,黄金如斗,却未能满足我一生的渴望。拂去腰间的尘埃,手握刀剑,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的时候已是晚了,听着军中的号角与鼓声,心中满是边塞的气息。
注释
- 万马不嘶:形容战场上万马奔腾,却无声嘶鸣,气氛紧张。
- 寒角:指军号,发出清冷的号令声。
- 柳营:指军营,柳树成荫的地方。
- 油幢:指将领的指挥处,常用油灯照明。
- 戎韬总制:戎韬是指军队的战略与部署,强调指挥的高明。
- 山西将种:山西的将领,强调地方特色。
- 诗盟:指与友人之间的诗歌约定。
- 楼兰:古代中国西域的一个国家,象征敌人或阻碍。
- 鼓吹:战斗中的号角和军鼓。
典故解析
- 楼兰:楼兰古国在西域,是古代中国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常被用来象征战斗的敌人。
- 山西将种:指古代著名的山西将领,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宋代词人,字伯华,号东皋,晚号白石,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词风豪放而著称。其词多为抒怀,富有豪情,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壮烈景象,寄托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与对英雄的崇敬。
诗歌鉴赏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诗中通过描绘战场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心中的英雄情怀与对国家的关怀。诗的开头以"万马不嘶,一声寒角"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到紧张的战斗氛围中,描绘出一种军旅的豪迈气概。接着,诗人通过对秋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士兵们英勇的姿态,枪刀突出,阵势纵横,展现出中国古代军事的壮观场面。
诗的中段提到“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为整体情感增添了一层深厚的历史感,体现了诗人与历史英雄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诗人以“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结束,表现了对战斗的怀念和对归来的期待,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壮丽战场的描绘,也有对心中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英雄事迹的崇敬,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描绘一片肃杀的战场,马匹奔腾但无声,军号发出号令,士兵们整齐有序。
-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秋天的原野如同掌中景,武器在阳光下闪烁,骑兵如星辰般迅速,阵形交错纵横。
-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指挥官在油灯下指挥,手中轻摇羽扇,显得从容不迫。
-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提到山西的将领,表示对友人的怀念和情谊。
-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指挥官的战略在纸上跃动,落笔时仿佛风雨交加,激动人心。
-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即使身处尘沙之地,梦想封侯万里,黄金如斗,但仍未能满足内心的渴望。
-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拂去身上的尘埃,手握剑不愿斩敌,心中不平静。
-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归来的时候已晚,听到军中的号角,心中充满了边塞的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枪刀突出,星驰铁骑”,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秋原比作掌中,形象生动。
- 夸张:“印金如斗”夸大了富贵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斗的渴望,对英雄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情感激昂,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力量与战争。
- 寒角:象征号令,强调军队的纪律性。
- 枪刀:象征武器与战斗。
- 羽扇:象征从容与智慧。
- 楼兰:象征敌人,表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角”是指什么?
- A) 战马
- B) 军号
- C) 兵器
-
"龙蛇纸上飞腾"中“龙蛇”比喻什么?
- A) 兵器
- B) 战术
- C) 战士
-
诗人对“楼兰”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崇拜
- B) 懷念
- C) 对抗
答案
- B) 军号
- B) 战术
- C) 对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诗词对比
刘过 vs. 辛弃疾
- 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均表现了对战争的热情和对英雄的崇敬。
- 不同之处:刘过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