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李提举桂花韵
——杨冠卿 〔宋代〕
人间初未识奇木,
子落蟾宫秋政芳。
托根底事在幽谷,
要伴清都山水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赞美与追求,开头提到人们尚未识别这种奇特的植物,接着描绘了桂花在秋天的美丽景象,以及它的根基深植在幽静的山谷中,最后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清雅的山水相伴的愿望。
注释
- 人间初未识奇木:人们在世上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奇特的树木(桂花)。
- 子落蟾宫秋政芳:桂花在秋天从“蟾宫”中落下,散发着芳香。“蟾宫”可指月亮,寓意桂花的高洁和美妙。
- 托根底事在幽谷:桂花的根扎在幽静的谷地,强调了其生长环境的清幽。
- 要伴清都山水郎:希望与山水相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桂花作为象征高洁的植物,常常被诗人用来抒发志向与情感。
诗歌鉴赏
全诗以桂花为主题,突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情怀的追求。开头的“人间初未识奇木”展现了诗人对桂花的独特见解,暗示桂花的非凡与珍贵。接下来的“子落蟾宫秋政芳”则通过季节的变迁,描绘出桂花在秋天的迷人香气,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
“托根底事在幽谷”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表达了桂花的生长环境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要伴清都山水郎”,不单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隐含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共赏美景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既有自然的美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思。诗人通过对桂花的咏叹,展现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与人生理想,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余韵悠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初未识奇木:引入主题,表达桂花之独特。
- 子落蟾宫秋政芳:描绘桂花的芳香,使用了“蟾宫”这一典故。
- 托根底事在幽谷:强调桂花的根基,突出其生长环境的清幽。
- 要伴清都山水郎:表达与自然相伴的愿望,展现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桂花比作高洁的象征,暗示其美好品质。
- 对仗:如“子落蟾宫,秋政芳”,形成对称,提高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桂花以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桂花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高洁、优雅,承载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幽谷:代表宁静、清幽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山水:象征自然美,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描写的植物是什么? A. 桃花
B. 桂花
C. 梅花 -
“蟾宫”指的是什么?
A. 地球
B. 月亮
C. 城市 -
诗人希望与什么相伴?
A. 人群
B. 山水
C. 城市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对自然与思乡情怀的抒发。
- 《月夜忆舍弟》(杜甫):描绘月夜与兄弟情,反映了诗人对亲情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与《次李提举桂花韵》:均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前者更倾向于历史感,后者则突出对清雅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