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人不遇留别馆》

时间: 2025-04-29 01:46:30

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

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卿卿不惜锁窗春,
去作长楸走马身。
闲倚绣帘吹柳絮,
日高深院断无人。

白话文翻译:

你不愿意打开窗子迎接春天,
却去追逐那高大的楸树,骑马而去。
我闲闲地倚靠在绣帘旁,吹着飘荡的柳絮,
日已高照,但深院里却没有一个人。

注释:

  • 卿卿:亲密的人,或指恋人。
  • 锁窗春:指将窗子锁上,意为不愿迎接春天的到来。
  • 长楸:一种树木,象征高大挺拔。
  • 走马身:骑马奔走,形容离去的身影。
  • 闲倚:悠闲地倚靠。
  • 绣帘:装饰性的帘子,通常用于美化室内。
  • 柳絮:柳树的种子,春天时飘散,象征春天的气息。
  • 深院:指院子深处,常常暗示幽静和孤寂。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以及对离别的无奈情感。诗中描绘的春天与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疏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蕴和,晚唐诗人,以其绮丽的诗风和深邃的情感著称。李商隐的诗歌多描绘爱情、人生无常和政治失意,作品中常带有隐喻和象征,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创作背景:

《访人不遇留别馆》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他经历了多次政治失意与生活困境之际。此时的他常常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诗中表现出对友人离去的感伤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的“卿卿不惜锁窗春”,既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又暗示了对生活的无奈。诗人借助“锁窗”这一意象,展现出对春天的拒绝,似乎在劝告自己和他人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然而,随即转向对方的离去,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闲倚绣帘吹柳絮”一联,诗人的闲适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对比,绣帘和柳絮的意象则营造了一种美丽却又寂寥的氛围。尤其“日高深院断无人”一句,传达出一种空寂感,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只有孤独的自己。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春天的意象与离别的伤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卿卿不惜锁窗春:表现出对方不愿意迎接春天,暗示对方的冷漠和离去。
  2. 去作长楸走马身:对方骑马而去,象征着离别的匆忙与不可挽回。
  3. 闲倚绣帘吹柳絮:诗人独自倚靠在绣帘旁,表现出一种无所事事的闲适。
  4. 日高深院断无人:强调孤独的环境,深院无人,突显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锁窗春”比喻对生活的拒绝,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逃避。
  • 拟人:柳絮在风中飘荡,仿佛在诉说诗人的心情。
  • 对仗:每句的字数和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离别的惋惜与对孤独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自己内心的孤寂,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表现出拒绝与孤寂。
  • 长楸:象征高大与远方,暗示对方的离去。
  • 绣帘:象征美好与温馨,然而却被孤独的情感所覆盖。
  • 柳絮:象征春天的气息,同时也代表着诗人的思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商隐的《访人不遇留别馆》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的甜蜜
    • B. 对友人的离别和内心的孤独
    • C. 春天的美丽
    • D. 对政治的失落
  2. “卿卿不惜锁窗春”中的“锁窗”意指:

    • A. 关闭窗户
    • B. 拒绝迎接春天
    • C. 锁住思念
    • D. 享受春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李商隐的《访人不遇留别馆》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惋惜与孤独感,但李商隐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杜甫则更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与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李商隐诗集》
  3.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