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泽溪上
戴复古 〔宋代〕
舣棹西岩下,舟人语夜阑。
风林无鸟宿,石窟有龙蟠。
月色连沙日,滩声入梦寒。
晓来新得句,寄与故人看。
白话文翻译
在西岩下停泊着小船,船夫在夜晚的阑珊时分低声交谈。
树林里没有鸟儿栖息,石窟中却有龙蟠伏卧。
月光照耀着沙滩,潮水的声音让人寒意阵阵入梦。
天亮时,我新写的诗句,寄给远方的故人欣赏。
注释
- 舣棹:停泊、靠岸,棹指船桨。
- 夜阑:夜晚的深处,指夜深人静时。
- 龙蟠:形容龙的盘绕,常用来描绘山石的神秘。
- 月色:月光的颜色,这里指月光的照耀。
- 滩声:指水流与沙滩的声音。
- 新得句:新写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仲行,号复古,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透出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舟行至光泽溪,目睹了宁静的自然景象,感受到夜晚的安静与孤独,借此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光泽溪上》是一首描绘夜晚宁静自然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夜晚的安静和内心的孤独感传达出来。诗的开头,舟人夜语与夜阑相映,展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注意到自然的景象,风林中没有鸟儿栖息,显得格外寂静,而石窟中有龙蟠,暗示着自然的神秘与力量。月光与沙滩的结合,给人一种柔和而又清冷的感觉,而滩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寒意,仿佛是与梦境相连的声音。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将新得的诗句寄给故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热情与希望。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向往,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舣棹西岩下:在西岩下靠岸,诗人通过这一动作引入场景,暗示夜晚的宁静。
- 舟人语夜阑:舟夫在深夜低声交谈,增强了夜晚的氛围,创造了一种静谧而亲切的场景。
- 风林无鸟宿:风吹过树林,树上没有鸟儿栖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石窟有龙蟠:石窟内有龙的盘旋,暗示着自然的神秘与力量,给人以想象空间。
- 月色连沙日:月光和沙滩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
- 滩声入梦寒:潮水声传入梦中,让人感觉到一种清冷的气息。
- 晓来新得句:天亮后,诗人有了新的感悟与创作。
- 寄与故人看:将新作寄给故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分享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色连沙日”,将月光与沙滩相结合,生动形象。
- 拟人:如“滩声入梦寒”,赋予声音以情感,增强诗的感染力。
- 对仗:全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深厚的友情。
意象分析
- 舟:象征着旅途与人生的流动。
- 夜:象征着宁静、孤独和思考的时刻。
- 月光:象征着清冷与希望,传递出一种美好的情感。
- 滩声:象征着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舣棹”的意思是?
A. 划船
B. 靠岸
C. 入水
D. 向前行 -
“月色连沙日”中的“沙日”指的是什么?
A. 沙滩和阳光
B. 沙滩与月光
C. 沙粒
D. 沙漠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A. 自己
B. 故人
C. 家人
D.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戴复古的《光泽溪上》更多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两者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戴复古的生平与作品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