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归故园二首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原文展示:
一去丹墀六换春,
已将柴栅等簪绅。
虽无名节高当世,
也是羊裘一故人。
白话文翻译:
我离开故园已是六个春秋,
如今的我已换上了柴栅的简朴衣物。
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与节操,
但我依然是那件羊裘的老朋友。
注释:
- 丹墀: 红色的台阶,指天子或贵族的宫殿。
- 六换春: 指已过去六个春天,表示时间的流逝。
- 柴栅: 指用木柴搭成的栅栏,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簪绅: 繁华与权势的象征,诗中与“柴栅”形成对比。
- 羊裘: 指用羊毛制成的衣服,象征温暖和归属。
典故解析:
“丹墀”常用来指代皇宫或权贵的生活,而诗人对比自己返回故乡后的简朴生活,反映了对权贵生活的淡然与不羡慕。古诗中常有对故乡情感的寄托,如“归田园居”等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乡土的深厚情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和故园的热爱,对人情世态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姜特立归乡后的心境,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对故土的眷恋。诗中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归故园二首》是一首充满乡愁和对人生思考的诗作。诗人在离开故乡多年后,回首往事,感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开头的“丹墀”便是对过去权贵生活的回忆,而“柴栅”则暗示了他如今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从繁华到朴素的转变。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权力与名利的冷漠,也揭示了对真实生活的向往。
此外,结尾对“羊裘”的提及,既是对温暖的渴望,也是对故人的怀念。羊裘象征着朴实与温情,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的珍贵。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哲思,使人感受到诗人在故园中的孤独与思考,也引发读者对自我与归属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去丹墀六换春: 表达离开权贵生活已六个春秋,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 已将柴栅等簪绅: 形象对比,选择了朴素的生活方式,反映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 虽无名节高当世: 承认自己不被世人所知,但内心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
- 也是羊裘一故人: 用羊裘比喻故人,表达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丹墀”和“柴栅”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境变化。
- 隐喻: “羊裘”作为温暖的象征,暗示故人的温情与记忆。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世俗名利的超然,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墀: 权力的象征,代表了过往的荣华。
- 柴栅: 朴素的生活,象征着归属和宁静。
- 羊裘: 体现温暖和人际关系的意象,象征着对故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墀”指代什么?
- A. 乡村
- B. 皇宫
- C. 学校
- D. 商市
-
诗人用什么象征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
- A. 花
- B. 羊裘
- C. 雨
- D. 月亮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姜特立与王维都展现了对自然与故乡的热爱,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山水意象,而姜特立则更突出对人情的回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