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2-04 16:1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作者: 袁思亮 〔近代〕
庭院深深深几许。
怕上层楼,日日风兼雨。
怪底流莺声不住。
春归不解将愁去。
不恨长门期又误。
只恨无人,能读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与诉。
玉环飞燕拚尘土。
白话文翻译
这庭院深深,究竟有多深呢?
我害怕再登高楼,每天都有风和雨。
为何那黄莺的叫声不曾停歇?
春天归去却不懂得带走我的愁苦。
我并不怨恨长门的期盼再次失误。
我只恨没有人能理解相如的赋诗。
这深情厚谊又有谁可以倾诉呢?
玉环与飞燕,终究是与尘世同归于尽。
注释
- 庭院深深:形容环境幽静,空间深邃。
- 怕上层楼:表达登高所带来的恐惧,可能暗示对某种境况的无奈。
- 流莺:指黄莺,这里象征春天的声音。
- 长门:典出《史记》,长门宫是古代一个著名的宫殿,暗指失去的机会。
- 相如赋:指司马相如的赋作,表达对文人的敬仰。
- 玉环、飞燕:分别指王嫱(王贵人)和赵飞燕,象征美丽而短暂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思亮(1879年-1958年),字思亮,号支庐,近代词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作品多描写情感,尤其对爱情和人生感悟有深刻的理解,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通过对庭院深深的描绘,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人们在时代变迁中对美好与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袁思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爱情的感慨。开篇“庭院深深深几许”便设下了一个幽深的意境,给人以孤寂之感。接下来的“怕上层楼,日日风兼雨”则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恐惧与无奈,仿佛在说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也难以抵挡风雨的侵袭。流莺的叫声似乎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但春天的归去却没有带走诗人内心的愁苦,反而加深了这种愁绪。
“只恨无人,能读相如赋”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表达了在孤独中对文人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以“玉环飞燕拚尘土”结束,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隐喻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这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院深深深几许:用反复的修辞强调空间的深邃,暗示环境的压抑。
- 怕上层楼,日日风兼雨:表达对未来的忧虑,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怪底流莺声不住:流莺声作为春天的象征,反衬出诗人的愁苦。
- 春归不解将愁去:春天的到来并未能减轻心中的忧愁。
- 不恨长门期又误:对失去机会的无奈,暗示对爱情的渴望。
- 只恨无人,能读相如赋:渴求理解与共鸣,表达了孤独感。
- 脉脉此情谁与诉:感情深厚,却无以倾诉。
- 玉环飞燕拚尘土:历史人物的象征,表达人生短暂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流莺声不住”和“春归不解”,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爱情比作深庭,突显其幽深与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面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无常时的无奈与追思,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内心情感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象征内心的世界,深邃而孤独。
- 流莺: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长门:暗示失去机会,代表着对过往的惋惜。
- 玉环、飞燕:代表美丽的女子,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幽静
B. 压抑
C. 开心
D. 忧伤 -
“不恨长门期又误”中“长门”指的是?
A. 一座门
B. 一种心情
C. 古代宫殿
D. 一种期盼 -
诗中提到的“流莺”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春天
C. 悲伤
D. 生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历史的追忆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袁思亮《蝶恋花》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描绘了对爱情的感慨,但袁思亮更多地表现了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词学史》
- 《唐诗三百首》
- 袁思亮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