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诗四十八首》
时间: 2025-01-11 23:49: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存神认取本来身,此理幽玄可学人。
无漏实成除有漏,迷津才出是通津。
浮生难保千年寿,仙世轻翻万劫春。
堪叹茫茫迷路者,甘将神作北邙尘。
白话文翻译:
保持心神,认清本来的自我,这种深奥的道理是可以学习的。
无漏的真实境界去掉了一切烦恼,迷茫的水路一旦走出便是通往彼岸的路。
生活在世上难以保住千年的寿命,而在仙界里则可轻松翻转万劫的春秋。
令人感叹的是那些迷失在茫茫道路上的人,甘愿将灵魂化作北邙山的尘埃。
注释:
- 存神:保持心神,指修炼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 本来身:指人们的真实自我或本性。
- 无漏:指无烦恼、无执著的境界。
- 有漏:指凡人的烦恼和执著。
- 迷津:迷惑的水路,指人生的迷惘和困惑。
- 通津:通往彼岸的道路,指获得启示或解脱的路径。
- 浮生:指短暂的生活。
- 北邙尘:北邙山是古代传说中亡灵归属之地,象征死亡与轮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字仲明,号天真子,宋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他擅长道教文化,作品常涉及修道、追求长生不老等主题。其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金丹诗四十八首》是张继先在道教修炼中总结的作品,反映了他对道理的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诗歌中的核心思想围绕“无漏”与“有漏”的对立,探讨人如何在尘世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
诗歌鉴赏:
本首诗以哲理性为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存在与修道的深刻反思。开篇“存神认取本来身”,引导读者关注内心,强调了修炼的重要性。接着“无漏实成除有漏”进一步阐释了修道的意义,除去烦恼与执著,达到内心的安宁和真正的自我。此处,通过对立的表达,清晰地展示了“无漏”和“有漏”的概念。
接下来的两句“浮生难保千年寿,仙世轻翻万劫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指出尘世生活的脆弱与短暂,而仙界则象征着永恒与自在,表达一种对超脱的渴望和向往。“堪叹茫茫迷路者”一语,深具悲悯之情,强调了对那些迷失方向的人们的同情,暗示着人生的迷惘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体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内心平和与长生不老的思想,激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寻找真正的自我,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存神认取本来身:保持心神,认清自我的真实本性。
- 此理幽玄可学人:这种深奥的道理是可以学习和领悟的。
- 无漏实成除有漏:达到无漏的境界,去除所有的烦恼和执念。
- 迷津才出是通津:在迷失的水路中,一旦走出便是通往彼岸的道路。
- 浮生难保千年寿:短暂的生命难以保住千年的寿命。
- 仙世轻翻万劫春:在仙界中可以轻松地经历万劫春秋。
- 堪叹茫茫迷路者:令人感叹的是那些在迷茫中徘徊的人。
- 甘将神作北邙尘:他们甘愿将自己的灵魂化作北邙山的尘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无漏”与“有漏”的对比,突出修道的意义。
- 比喻:将生命比作浮生,强调其短暂性。
- 象征:北邙尘象征着死亡与轮回,传达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修道、寻求真实自我与内心的宁静展开,强调在尘世的迷惘中,如何通过修炼达到超脱与永恒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象征内心的宁静与专注。
- 本来身:指真实的自我,强调自我认知。
- 无漏:象征无欲无求的境界。
- 迷津:代表人生的迷惘与困惑。
- 北邙尘:象征死亡与轮回,反映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存神认取本来身”中的“本来身”是什么意思?
- A. 表示真实的自我
- B. 代表幻影
- C. 指过去的经历
-
“浮生难保千年寿”表明了什么观点?
- A. 生命很长
- B. 生命短暂且脆弱
- C. 生命无限
-
北邙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死亡与轮回
- C. 富贵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同样探讨道理与修道的经典。
- 《黄庭经》:涉及道教的修炼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张继先则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哲理的探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