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以上西齐净土诗卷三》

时间: 2025-01-22 16:06:04

听说西方无量乐。

弥陀圣主垂恩泽。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

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以上西齐净土诗卷三

听说西方无量乐。
弥陀圣主垂恩泽。
洗我禅心清且白。
难寻迹。
月光倒射寒潭碧。
旧债新冤都解释。
通身变作黄金色。
一念须臾圆万德。
真奇特。
十方拂授如来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听说西方有无量的快乐,弥陀佛主降下恩泽,洗净我的禅心,使其清晰而明白。难以寻觅这一境界,月光倒映在寒冷的潭水中,显得碧绿。过去的债务和新冤屈都得以解释,整个人变得通体如金,刹那间便圆满了种种德行。真是奇特,十方的佛陀都在传授如来的职分。

注释

  • 无量乐:指的是极大的快乐,常用于形容佛教中极乐世界的安宁与快乐。
  • 弥陀:指阿弥陀佛,是佛教中极乐世界的主佛。
  • 禅心:指修行者的内心和修行状态。
  • 黄金色:象征着清净、光辉,常与佛教的智慧和德行联系在一起。
  • 十方:指四面八方,表示普遍的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梵琦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佛教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融合了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的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佛教盛行的时期,反映了社会对宗教信仰的渴望和对内心解脱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佛教境界,表达了对心灵净化与超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西方净土的向往与对佛教信仰的追求。开篇提到的“无量乐”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逸,仿佛置身于一个无烦恼的世界。接着,诗人提到“弥陀圣主垂恩泽”,表明了他对阿弥陀佛的崇敬与信仰,认为只有得到佛主的恩泽,才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月光倒射寒潭碧”这一句,利用月光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清幽而冷静的气氛,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而后,诗人更进一步,表示“旧债新冤都解释”,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纠结的释然,也是对世俗纷争的超越,体现出一种对人世恩怨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达到了“通身变作黄金色”的境地,象征着内心的升华和智慧的圆满。最后一句“十方拂授如来职”,更是表达了普遍的佛教思想,即通过修行与信仰,最终可以达到与佛相通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说西方无量乐:引入主题,表达对西方净土的向往。
  2. 弥陀圣主垂恩泽: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阿弥陀佛的庇护下才能获得快乐。
  3. 洗我禅心清且白:渴望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4. 难寻迹:表达追寻这一境界的艰难。
  5. 月光倒射寒潭碧:用自然景象表现内心的宁静。
  6. 旧债新冤都解释:讲述释然与解脱。
  7. 通身变作黄金色:象征内心的升华与智慧的光辉。
  8. 一念须臾圆万德:强调一念之间的巨大变化。
  9. 真奇特:对这一境界的惊叹。
  10. 十方拂授如来职:表达对佛教普遍性的认可与追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通身变作黄金色”,用色彩象征内心的光辉与德行的圆满。
  • 拟人:如“月光倒射”,赋予月光以能动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中有不少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西方净土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修行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佛教信仰的坚定追求与对心灵解放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方:象征着理想的佛教境界。
  2. 月光:代表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3. 黄金色:象征智慧与德行的圆满。
  4. 寒潭:体现出一种冷静与清澈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渔家傲》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田园生活
    • B. 对佛教信仰的追求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历史的感慨
  2. 诗中提到的“弥陀”是指哪位佛?

    • A. 观音
    • B. 阿弥陀佛
    • C. 释迦牟尼
    • D. 文殊菩萨
  3. “通身变作黄金色”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内心的光辉与德行
    • C. 外表的美丽
    • D. 生活的富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量寿经》:探讨西方极乐世界的经典。
  • 《心经》:简洁而深刻的佛教经文,体现了空的思想。

诗词对比

  • 比较梵琦与白居易在描绘自然与内心情感的异同:
    • 梵琦更注重佛教哲理与内心修行的结合,白居易则常描写世俗生活中的情感与人情冷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诗歌》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