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一斛珠 其二》

时间: 2025-04-27 14:52:50

柳边池阁。

晚来卷地东风恶。

人生不解频行乐。

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

杨花却似人飘泊。

春云更似人情薄。

如今始信从前错。

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一斛珠 其二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柳边池阁。晚来卷地东风恶。
人生不解频行乐。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
杨花却似人飘泊。春云更似人情薄。
如今始信从前错。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


白话文翻译

在柳树边的池阁中,傍晚时分,东风卷起地面的尘土,令人感到恶劣。
人生中人们总是不懂得要常常享乐,昨天的花开得如此美丽,今天却因为风的吹拂而凋落。
杨花就像人一样漂泊不定,春天的云朵更像人情冷淡。
如今我才开始相信以前的错误,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轻易地辜负了青山的约定。


注释

字词注释

  • 柳边池阁:指柳树旁边的池塘和楼阁。
  • 卷地:形容风把地上的东西卷起。
  • 东风恶:东风不再温和,带来恶劣的天气。
  • 频行乐:频繁地享受快乐。
  • 杨花:指杨树的飞絮,象征漂泊不定的人生。
  • 春云:春天的云朵,象征脆弱的人情。
  • 青山约:原指与青山的约定,这里暗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承诺。

典故解析

  • 青山约:此典故常用于形容人与自然之间的约定,或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擅长词作,受南宋词风影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他的词往往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加深,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对生命短暂和人情淡薄的思考。


诗歌鉴赏

《醉落魄/一斛珠 其二》是一首充满人生思考的词作,诗人在自然景观中透视人情的冷暖,抒发了对生命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感慨。开头的“柳边池阁”描绘了一个宁静却又略显萧瑟的环境,东风的“卷地”暗示了生活的变幻无常。人生的无常与快乐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尤其是“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便道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杨花与春云的比喻,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漂泊与人情的淡薄,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最后,诗人意识到早前的错误,反思自己为微不足道的事物而失去的珍贵机会,情感愈加沉重。整首词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必要,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柳边池阁:引入一个自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晚来卷地东风恶:暗示了东风的强烈与恶劣,象征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
  3. 人生不解频行乐:指出人们不懂得珍惜欢乐。
  4. 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用花的盛开与凋零比喻人生的短暂。
  5. 杨花却似人飘泊:将杨花的漂泊与人的命运相提并论,传达出无依无靠的感觉。
  6. 春云更似人情薄:春天的云朵转瞬即逝,象征人情的冷淡。
  7. 如今始信从前错:领悟到之前的错误。
  8. 为个蝇头,轻负青山约:因琐事而轻易放弃所追求的理想与承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飘泊的杨花,展现无奈与漂泊感。
  • 对仗:词句对称,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
  • 拟人:春云与人情相类拟,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人情冷暖的感概,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快乐,反思无谓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温柔与依恋。
  • 池阁:象征宁静与美好。
  • 杨花:象征漂泊与无常。
  • 春云:象征人情冷暖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和煦的春风
    B. 恶劣的环境
    C. 快乐的时光
    D. 生命的希望

  2. 填空题:诗中“昨日花开,今日风吹落”表达了__的主题。

  3. 判断题:诗中“杨花却似人飘泊”是指人们生活的稳定。 (对/错)

答案

  1. B
  2. 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周紫芝的词更侧重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对往昔的怀念。两者均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历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