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双鞬锦领出西山》

时间: 2025-01-11 11:53:36

双鞬锦领出西山。

戎幕护旌旗。

横槊春风百咏,临淮夜月千卮。

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

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双鞬锦领出西山
作者: 葛郯 〔宋代〕

双鞬锦领出西山。戎幕护旌旗。
横槊春风百咏,临淮夜月千卮。
风流樽俎,琼花破艳,红药攒枝。
赏尽竹西歌吹,珠帘十里香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的是在西山出征的场景。双鞬的锦领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光彩,军营中旌旗迎风飘扬。吟哦着春风中的豪情,临淮的夜月下,酒杯满溢。风雅的盛筵上,琼花开得鲜艳,红药花繁盛如枝。尽情欣赏竹西的歌声,珠帘之后十里飘香。


注释:

  • 双鞬:指两侧的箭囊,古代骑兵的装备。
  • 锦领:华丽的领子,象征着身份的尊贵。
  • 戎幕:军事营帐。
  • 旌旗:军旗。
  • 横槊:指持剑的姿态,象征豪情壮志。
  • 春风百咏:春天的风中吟唱着百种诗篇。
  • 临淮:指淮河,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为背景。
  • 千卮:千杯,形容酒量之多。
  • 樽俎:盛酒的器皿,宴席用具。
  • 琼花:美丽的花卉,象征着美好。
  • 红药:指红色的花朵,常用来象征繁华。
  • 竹西歌吹:指竹西地区的歌声和音乐。
  • 珠帘:用珠子做成的帘子,形容华丽的环境。
  • 香迷:香气迷人。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风百咏”及“临淮夜月”均为古代文人吟咏的经典意象,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夜月则代表了思乡与诗意的浪漫。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郯,宋代词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某次出征或欢聚之际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豪情与士人的风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以雄壮的气势开篇,描绘了出征的仪仗,展现了士人豪情满怀的壮阔场面。双鞬锦领的描写,不仅勾勒出军人的形象,也象征着他们的荣耀。接下来的“春风百咏”则转向了文人的风雅气质,表现了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

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美好,“风流樽俎”与“琼花破艳”交织出一幅欢快的场景。诗人在此不仅表达了对生活享受的热情,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词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谊与自由的赞美。

最后,“珠帘十里香迷”的结尾,更是将整个场景推向高潮,香气四溢,意境悠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宋代词人特有的风雅与豪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鞬锦领出西山:描绘出征的士兵,身披锦衣,手持双鞬,气宇轩昂。
  • 戎幕护旌旗:军营的背景,旌旗高扬,彰显出军人的气势。
  • 横槊春风百咏:在春风中吟哦百首诗篇,展示出文人的风雅。
  • 临淮夜月千卮:在淮河边的夜晚,酒杯满溢,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风流樽俎:宴会上酒菜丰富而风雅,表现出一种生活的享受。
  • 琼花破艳,红药攒枝:花卉盛开,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
  • 赏尽竹西歌吹:尽情欣赏音乐与歌声,体现出欢乐的聚会氛围。
  • 珠帘十里香迷:环境华丽,香气四溢,给人一种迷醉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横槊春风百咏”与“临淮夜月千卮”,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形象化:通过具体的意象如“琼花”、“红药”使得画面生动。
  • 夸张:如“千卮”,表现出宴会的盛况与欢乐。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豪迈的出征场面与热烈的宴会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感基调积极向上,充满了豪情与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鞬:象征着勇气与战斗精神。
  • 戎幕、旌旗:代表着军队的荣誉与力量。
  • 春风、夜月:象征着文人意气风发与浪漫情怀。
  • 琼花、红药:代表着美好与繁华,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珠帘:象征着华丽与富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鞬”是指什么? A. 兵器
    B. 箭囊
    C. 盔甲

  2. “横槊春风百咏”中的“春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冷酷
    B. 生命与希望
    C. 秋天

  3. “珠帘十里香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迷醉与享受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葛郯的《朝中措》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但前者更注重豪情壮志的展现,后者则倾向于表现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柔软。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