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物吟四首 其二 邵雍 〔宋代〕 莺蝉体既分,安用苦云云。 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
白话文翻译:
黄莺和蝉的形态已经区分开来,何必再苦苦议论纷纷。 气势旺盛时力量有余,声音消逝后并无不同反响。 时机到来取决于自己,势力消逝则归属于他人。 不要做令人伤心的事情,伤心对自己没有好处。
注释:
- 莺蝉体既分:莺和蝉的形态已经区分开来。
- 安用苦云云:何必再苦苦议论纷纷。
- 气盛有馀力:气势旺盛时力量有余。
- 声销无异闻:声音消逝后并无不同反响。
- 时来由自己:时机到来取决于自己。
- 势去属他人:势力消逝则归属于他人。
- 莫作伤心事:不要做令人伤心的事情。
- 伤心不益身:伤心对自己没有好处。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哲理入诗,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观物吟四首 其二》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起伏、时机和势力的看法,强调了自我把握时机和避免无谓伤心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莺蝉的区分和对气声、时势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诗中“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一句,既表达了气势旺盛时的力量感,也暗示了声势消逝后的平淡无奇,体现了作者对人生起伏的冷静观察。“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则进一步强调了个人努力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以及势力转移的不可避免。最后两句“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则是对读者的忠告,提醒人们避免无谓的伤心,保持心态的平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哲理性特征。
诗词解析:
- 首句“莺蝉体既分”通过对莺和蝉的区分,引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
- “安用苦云云”表达了作者对无谓议论的不屑。
- “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通过对气声的描述,展现了人生起伏的常态。
- “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强调了个人努力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
- “莫作伤心事,伤心不益身”则是对读者的忠告,提醒人们保持心态的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莺蝉的区分,比喻事物的本质和表象。
- 对仗:“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中的“气盛”与“声销”,“有馀力”与“无异闻”形成对仗。
- 排比:“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通过排比强调了个人努力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个人努力和时机把握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无谓伤心的必要性。通过对比气声、时势的描述,展现了人生起伏的常态,提醒人们保持心态的平和,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意象分析:
- 莺蝉:象征事物的本质和表象。
- 气盛:象征气势旺盛时的力量感。
- 声销:象征声势消逝后的平淡无奇。
- 时来:象征时机到来。
- 势去:象征势力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莺蝉体既分”中的“莺蝉”象征什么? A. 事物的本质和表象 B. 人生的起伏 C. 气势的旺盛 D. 声势的消逝
-
诗中“气盛有馀力,声销无异闻”表达了什么? A. 气势旺盛时的力量感 B. 声势消逝后的平淡无奇 C.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D. 时机把握的必要性
-
诗中“时来由自己,势去属他人”强调了什么? A. 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B. 时机把握的必要性 C. 避免无谓伤心的必要性 D. 保持心态的平和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哲理诗,如《观物吟四首 其三》、《观物吟四首 其四》。
- 其他宋代诗人的哲理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邵雍的《观物吟四首 其二》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后者则更多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