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时间: 2025-04-28 02:09:11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声兼边哨苦,影落楚云长。

此夜头堪白,他山叶又黄。

年年洞庭浪,飘泊更无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闻雁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 声兼边哨苦,影落楚云长。 此夜头堪白,他山叶又黄。 年年洞庭浪,飘泊更无行。

白话文翻译:

远离家乡的客人听到秋雁的叫声感到惊讶,站在高楼上,身处异乡。 雁声中夹杂着边疆哨所的苦楚,雁影落在长长的楚云之上。 这一夜,思乡之情让人头发都变白了,别处的树叶也变黄了。 每年洞庭湖的波浪,漂泊的人更加无依无靠。

注释:

  •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人。
  • 惊:感到惊讶。
  • 秋雁:秋天南飞的雁群。
  • 高楼:高处的楼阁。
  • 复:又,再。
  • 异乡:外地,他乡。
  • 声兼边哨苦:雁声中夹杂着边疆哨所的苦楚。
  • 影落楚云长:雁影落在长长的楚云之上。
  • 此夜头堪白:这一夜,思乡之情让人头发都变白了。
  • 他山叶又黄:别处的树叶也变黄了。
  • 年年洞庭浪:每年洞庭湖的波浪。
  • 飘泊更无行:漂泊的人更加无依无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严羽,字仪卿,号沧浪逋客,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听到秋雁的叫声,引发的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漂泊无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异乡听到秋雁的叫声,触景生情,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秋雁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思乡之情,而作者通过高楼、边哨、楚云等意象,加深了这种情感的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雁的叫声,引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远客惊秋雁”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秋雁的惊讶,也暗示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和无助。“声兼边哨苦,影落楚云长”进一步通过声音和影像的描绘,加深了这种思乡之情。后两句“此夜头堪白,他山叶又黄”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因思乡而感到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客惊秋雁”:远在他乡的客人听到秋雁的叫声感到惊讶,这里的“惊”字表达了作者对秋雁的突然出现感到意外,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2. “高楼复异乡”:站在高楼上,身处异乡,这里的“高楼”和“异乡”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3. “声兼边哨苦”:雁声中夹杂着边疆哨所的苦楚,这里的“边哨苦”暗示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的感受。
  4. “影落楚云长”:雁影落在长长的楚云之上,这里的“楚云”象征着遥远的家乡,雁影落在楚云之上,加深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5. “此夜头堪白”:这一夜,思乡之情让人头发都变白了,这里的“头堪白”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因思乡而感到的痛苦和无奈。
  6. “他山叶又黄”:别处的树叶也变黄了,这里的“他山叶又黄”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也加深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助感。
  7. “年年洞庭浪”:每年洞庭湖的波浪,这里的“洞庭浪”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生活。
  8. “飘泊更无行”:漂泊的人更加无依无靠,这里的“飘泊更无行”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声兼边哨苦”中的“边哨苦”比喻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的感受。
  • 夸张:“此夜头堪白”中的“头堪白”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因思乡而感到的痛苦和无奈。
  • 象征:“影落楚云长”中的“楚云”象征着遥远的家乡,雁影落在楚云之上,加深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身处异乡,听到秋雁的叫声,引发的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漂泊无依的感慨。通过秋雁的叫声、高楼、边哨、楚云等意象,作者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 秋雁:象征着思乡之情。
  • 高楼: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 边哨苦:象征着边疆生活的艰辛和苦楚。
  • 楚云:象征着遥远的家乡。
  • 头堪白:象征着因思乡而感到的痛苦和无奈。
  • 他山叶又黄: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孤独无助感。
  • 洞庭浪:象征着漂泊无依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客惊秋雁”中的“惊”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惊讶 B. 惊喜 C. 惊恐 D. 惊慌
  2. “声兼边哨苦”中的“边哨苦”比喻了什么? A. 边疆生活的艰辛 B. 边疆的风景 C. 边疆的战争 D. 边疆的文化
  3. “影落楚云长”中的“楚云”象征着什么? A. 遥远的家乡 B. 楚国的文化 C. 楚国的历史 D. 楚国的风景
  4. “此夜头堪白”中的“头堪白”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5. “年年洞庭浪”中的“洞庭浪”象征着什么? A. 漂泊无依的生活 B. 洞庭湖的美景 C. 洞庭湖的历史 D. 洞庭湖的文化

答案:

  1. A 2. A 3. A 4. B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在月夜中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对山东兄弟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严羽的《闻雁》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但严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严羽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严羽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