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梅卿吏部游湖》

时间: 2025-01-27 03:31:51

竟日关心朱墨间,西湖好在且偷闲。

光凌万顷摇银海,兴惬千锺倒玉山。

未办采毫书侧理,只愁赤壁下乌蛮。

客儿忽堕池塘句,格律都高汉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竟日关心朱墨间,西湖好在且偷闲。
光凌万顷摇银海,兴惬千锺倒玉山。
未办采毫书侧理,只愁赤壁下乌蛮。
客儿忽堕池塘句,格律都高汉以还。

白话文翻译:

整天沉迷于书卷之间,西湖的美景让我得以稍作放松。
阳光照耀着广阔的湖面,波光粼粼,如同摇曳的银海;
心情愉悦,仿佛千钟美酒倾倒在玉山之上。
没有时间去写字描绘侧面的风景,只忧虑赤壁下的黑蛮人(指敌人)。
客人们忽然在池塘边吟诵,律诗的格律依然高超,仿佛是汉代的风采。

注释:

  • 竟日:整天。
  • 关心:指关注、留心。
  • 朱墨:红色的墨水,指书法或绘画。
  • 光凌万顷:光照耀着万顷湖面。
  • 摇银海:波光粼粼,似银色海洋。
  • 兴惬:心情愉悦。
  • 千锺:大量的酒,这里形容快乐的心情。
  • 采毫:指用毛笔写字。
  • 赤壁:赤壁之战,典故用以指代敌人。
  • 乌蛮:指敌人,带有贬义。
  • 客儿:客人,朋友。
  • 堕池塘句:指吟诗落句。

典故解析:

  • 赤壁: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象征着英勇与智慧的较量。
  • 乌蛮: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贬义,表示对敌人的不满与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西湖游览期间,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思考着世事与个人的理想,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忧虑交织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与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通过“竟日关心朱墨间”的开头,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书法的热爱与投入,而“西湖好在且偷闲”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诗中“光凌万顷摇银海”描绘了湖面辉映阳光的壮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兴惬千锺倒玉山”则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然而,随着对美景的赞美,诗人又流露出对世事的忧虑,尤其是“未办采毫书侧理,只愁赤壁下乌蛮”。这里不仅仅是对敌人的担忧,也是对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深切感叹。最后,客人的吟诗让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亲密,诗的结尾更是将汉代的传统文化与当下的写作风格结合,展示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与继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竟日关心朱墨间:诗人整天沉浸在书法艺术中。
  2. 西湖好在且偷闲:在忙碌之余,能在西湖放松身心。
  3. 光凌万顷摇银海:美丽的湖面如同银色海洋,波光粼粼。
  4. 兴惬千锺倒玉山:心情愉快,像是倾倒美酒般的欢愉。
  5. 未办采毫书侧理:没有时间去写字描绘风景。
  6. 只愁赤壁下乌蛮:忧虑敌人对自己的威胁。
  7. 客儿忽堕池塘句:朋友们忽然吟诵诗句。
  8. 格律都高汉以还:吟诵的诗句格律优美,仿佛汉代的风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光凌万顷摇银海”,将湖面比作银色的海洋,形象生动。
  • 对仗:如“兴惬千锺倒玉山”,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 排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使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反映出他对现实困境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朱墨: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银海:象征着光辉与希望。
  • 赤壁: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压力。
  • 乌蛮:象征着外敌与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竟日关心朱墨间”的意思是: A. 整天关注书法
    B. 整天在湖边游玩
    C. 整天思考人生
    D. 整天与朋友交流

  2. “光凌万顷摇银海”是形容什么? A. 西湖的波光
    B. 书法的优美
    C. 诗人的心情
    D. 朋友的吟唱

  3. 诗中提到的“赤壁”主要象征: A. 美丽的风景
    B. 对文化的追求
    C. 历史的沉重与敌人的威胁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江雪》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美景,表达游历的愉悦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望岳》:表现出对自然的崇敬和人生的艰辛,主题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