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

时间: 2025-01-11 11:01:02

谒祠江上且归休,有命何须企碧流。

好把一言寤明主,声名当不减千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祠江上且归休,有命何须企碧流。
好把一言寤明主,声名当不减千秋。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祠堂前拜访,暂且回家休息。
既然有命,何必去渴望那碧绿的江流?
不如把一番话说给明主,
这样声名就不会减损,足以传世千秋。

注释

  • 谒祠:拜访祠堂,表示对先人的敬仰。
  • 江上:指在江边,环境描写。
  • 且归休:暂且回去休息,表达了一种放松的态度。
  • 有命:意指既然有天意或命运的安排。
  • :渴望、企求。
  • 碧流:形容江水清澈如碧。
  • 一言寤明主:用一句话唤醒明主,表达对政治的期望。
  • 声名当不减千秋:声望将不会减弱,能够流传千古。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明主”可以理解为对理想君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清明、国家兴盛的向往。提到的“千秋”常用于形容伟大的声名或成就,强调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名声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抒发个人情怀,兼具哲理性和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江边的一个宁静时刻,诗人在拜访祠堂后感悟到人生的意义,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个人声名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待。

诗歌鉴赏

陈著的《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的开头,诗人选择在江边的祠堂拜访,象征着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的追随。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看法,认为既然命中注定,就不必去过分渴望那些难以企及的东西,这是一种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中提到“好把一言寤明主”,这句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期望,渴望通过自己的言语能够影响国家的明主,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声名当不减千秋”更是强调了个人声望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流传后世的愿望。

整首诗节奏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谒祠江上且归休:在江边的祠堂前拜访,表达对先贤的敬意,暗示诗人心情放松。
  2. 有命何须企碧流:既然命运如此,何必去渴求那些无法到达的理想。
  3. 好把一言寤明主:希望用一句话能唤醒理想中的明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心。
  4. 声名当不减千秋:相信自己的名声将会流传千古,强调个人成就与历史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碧流”比喻理想中的美好,暗含对现实的叹息。
  • 拟人:将“明主”拟人化,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期待。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个人声名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历史,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 :象征着对先贤的敬仰与学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明主:代表理想的统治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渴望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理想的统治者
    C. 历史人物

  2. “声名当不减千秋”是什么意思? A. 声名会随着时间消失
    B. 声名将会流传千古
    C. 声名不重要

  3. “谒祠江上且归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伤感
    B. 放松
    C. 紧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著的《次韵前人补试落归曹娥待潮》更注重对历史的反思与政治的期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饮酒的乐趣,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