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六言八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7:48:16

台卿遗令画赞,渊明祭文挽诗。

乍可裸尸仰药,勿求敕葬宣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卿遗令画赞,
渊明祭文挽诗。
乍可裸尸仰药,
勿求敕葬宣医。

白话文翻译:

台卿留下的遗令中写着画作的赞美,
渊明的祭文中有挽歌的诗句。
刚刚可以赤裸尸体仰面朝天,
不要追求皇命来安葬与宣告医者。

注释:

  • 台卿:指的是古代官员,这里可能是指某位特定的人物。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因其隐逸生活和诗作而受到后人敬仰。
  • 裸尸:指没有衣物的尸体,表达了一种直面死亡的态度。
  • :这里可能指的是药物或救治的手段。
  • 敕葬:指皇帝的命令进行葬礼。
  • 宣医:指对医者的宣告,可能是对其医术的认可。

典故解析:

  1. 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田园而著称,其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他的祭文和挽诗常常表达对生命、死亡的哲学思考。
  2. 台卿遗令: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的遗愿或遗嘱,强调人对死亡和生命的看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他的诗风沉稳,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抉择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古代文人留下的遗志和祭文,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遗愿的追忆,展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反思。前两句提到的“台卿遗令”和“渊明祭文”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乍可裸尸仰药”这一极具冲击力的意象,表现了对死亡的坦然与直面,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生死无常的接受态度。

而后一句中的“勿求敕葬宣医”则反映了诗人对外界干预个人命运的排斥,强调内心的主权与自我选择的重要性。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价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深刻,既有对历史文人的敬仰,也有对生死之事的哲学思考。这种对比和冲突使得诗篇充满了张力,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台卿遗令画赞:这里提及台卿留下的遗令,可能是对某种艺术的赞美,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渊明祭文挽诗:提到陶渊明的祭文,强调他作为文人的影响力和对生死的思考。
  • 乍可裸尸仰药:直面死亡,赤裸的尸体仰望天空,或许是在追求一种解脱。
  • 勿求敕葬宣医:拒绝外界干预,强调个人的选择和尊严。

修辞手法:

  • 对比:前后两句之间形成鲜明对比,生与死、外界干预与内心选择的对立。
  • 象征:赤裸的尸体象征对死亡的直面与接受,药物则象征生的延续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关于生死、个人命运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表达了对传统文人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死亡的坦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令: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历史的延续。
  • 祭文:代表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 裸尸:象征着对死亡的直面与反思。
  • :代表生的希望与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台卿遗令”中的“台卿”指的是哪类人物? A. 农民
    B. 官员
    C.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3. “乍可裸尸仰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恐惧
    B. 对死亡的接受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诗作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在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对生死、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刘克庄的直接与陶渊明的隐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