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时间: 2025-01-26 06:55:08

非干宠辱不能惊,一付之天莫我撄。

举世忙时赢得懒,是人爱处放教轻。

生为柱国身何在,死象祁连冢亦平。

千古在前儿戏耳,且容高枕听秋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非干宠辱不能惊,一付之天莫我撄。
举世忙时赢得懒,是人爱处放教轻。
生为柱国身何在,死象祁连冢亦平。
千古在前儿戏耳,且容高枕听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外界荣辱的淡然态度,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到他人意见的影响。即使在繁忙的世间,赢得的名利也只是一种虚妄的懒惰。身处高位的我究竟在哪里?即使死后被埋在祁连山下又有什么区别呢?千古事物在我眼中不过是儿戏,倒不如高枕无忧,静听秋天的声音。

注释:

  • 非干:不受影响,不被干扰。
  • 宠辱:指受到的宠爱和侮辱。
  • 一付之天:命运全在天意。
  • :触碰,干扰。
  • 举世忙时:全世界都在忙碌的时候。
  • 赢得懒:获得的名利反而是懒惰的象征。
  • 柱国:指国家的重要支柱,形容权势地位。
  • 祁连:指祁连山,象征高大且无情的墓地。
  • 千古在前:历史长河中的事物。
  • 儿戏耳:像小孩子的游戏一样,轻松而无所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南宋诗人,字季白,号孤云,生于1099年,卒于1155年。方岳的诗风以自然清新、情感真挚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方岳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之时,诗人通过诗句表达对名利的失落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歌鉴赏:

方岳的《感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荣辱、忙碌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从容。开头两句“非干宠辱不能惊,一付之天莫我撄”,直接表明了诗人不为外界的荣辱所动摇的态度,体现了其内心的坚定与独立。后面的“举世忙时赢得懒”,则通过对比,揭示了世人追求名利的虚妄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生为柱国身何在,死象祁连冢亦平”两句更是将诗人对生死的思考推向深邃,生与死在他眼中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超脱。最后一句“千古在前儿戏耳,且容高枕听秋声”,则是对历史的淡然态度,诗人选择高枕而卧,聆听那秋天的声音,似乎在宣示一种对生命的接受与宁静。

整首诗情感深邃而又清新,字句之间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非干宠辱不能惊:我不受外界的宠爱或侮辱所动摇。
  • 一付之天莫我撄:命运全在上天安排,不必干扰我。
  • 举世忙时赢得懒:全世界都在忙碌中追逐名利,而我却觉得这是一种懒惰。
  • 是人爱处放教轻:世人所爱的地方往往是轻率的。
  • 生为柱国身何在:我作为国家的支柱,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 死象祁连冢亦平:死后像祁连山下的坟墓一样平静。
  • 千古在前儿戏耳:历史悠久的事情在我看来不过是游戏。
  • 且容高枕听秋声:不如安然入睡,静静地听秋天的声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对仗的句子,如“非干宠辱”和“生为柱国”。
  • 比喻:将死后的状态比作“祁连冢”,象征着宁静与无情。
  • 反问:通过“身何在”反思生命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荣辱的漠然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宠辱:象征名利与外界评价。
  • 柱国:代表权势和责任。
  • 祁连:象征死亡与永恒的宁静。
  • 秋声:象征生命的平静与自然的韵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在诗中对于外界荣辱的态度是: A. 受其影响
    B. 漠然置之
    C. 积极追求

  2. 诗中提到的“祁连”象征着: A. 名利
    B. 死亡与宁静
    C. 荣耀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安宁与接受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庐山谣》: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方岳与陶渊明的诗作都有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但方岳更侧重于对名利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对自然的追求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