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警善恶》
时间: 2025-01-26 03:08: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烛影摇红 警善恶
作者: 王吉昌 〔元代〕
大道门开,正当甲子天元数。
三清仙院列名科,精选须超度。
此出幽人理悟,弃荣华浮云不顾。
凿开圆觉,打破虚空,梯登云路。
爱海愚流,乐归觳觥沉诸趣。
冥冥深夜昧三光,手足浑无措。
缧绁都难诉,恨修迟迷途失步。
相跻真境,动扯清风,何时能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大道的开启,正值甲子天元的时刻,三清仙院中列出了应考的名科,精选的皆是超度之人。幽人领悟了这一理理,抛弃了荣华富贵,毫不在意。凿开圆觉,打破虚空,像是攀登云路一般。沉迷于世俗的快乐,却又像是沉溺于酒杯中的乐趣。深夜中迷茫不知所措,手足无措,缠身的束缚难以诉说。感叹修行迟缓,迷途失步,何时才能与真境相遇,享受清风的拂面?
注释:
- 大道门:指的是通往真理和智慧的入口。
- 甲子:天干地支中的一种纪年法,代表周期的开始。
- 三清:道教最高神灵,代表三种不同的宇宙力量。
- 超度:指超越生死,实现解脱。
- 幽人:隐士,追求内心宁静的人。
- 圆觉:指圆满的觉悟。
- 冥冥:形容深暗的样子,表示不明朗的夜晚。
- 缧绁:指束缚自己的东西,象征困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吉昌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道教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王吉昌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的反思,他意在表达对世俗荣华的超脱与对真理的追求。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 警善恶》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诗人在其间流露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与对真理的追求。诗的开头以“大道门开”引入,象征着通往智慧的道路在向人们敞开,而“正当甲子天元数”则暗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接着,诗人提到“三清仙院”,表达出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向往。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从“弃荣华浮云不顾”到“打破虚空,梯登云路”,描绘了一条从世俗到达真境的艰辛旅程。诗中的“爱海愚流”和“乐归觳觥沉诸趣”揭示了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迷失,警示世人应当警惕善恶,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最后,诗人以“何时能遇”结束,表达了一种对真境的期盼与迷茫,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刻的内心挣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道门开,正当甲子天元数”:大道的开启正值新纪元,象征着新的开始。
- “三清仙院列名科”:道教的三清神灵象征着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精选须超度”:突出修行的重要性。
- “弃荣华浮云不顾”:强调对世俗的抛弃。
- “凿开圆觉,打破虚空,梯登云路”:描绘追求觉悟过程中的艰辛。
- “爱海愚流,乐归觳觥沉诸趣”:揭示人们在物质世界中的沉迷。
- “冥冥深夜昧三光,手足浑无措”:表达对迷失的无奈与困惑。
- “缧绁都难诉”:受到束缚,难以倾诉内心的痛苦。
- “恨修迟迷途失步”:感叹自己的修行进度慢,迷失方向。
- “相跻真境,动扯清风,何时能遇”:期待与真境的相遇,渴望自由与清新。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大道门开”比喻人生的启迪。
- 拟人:表达了对“缧绁”的感情,赋予其情感色彩。
- 对仗:表现了诗歌的工整与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真理的追求,警示人们应当警惕善恶,追求内心的真实与宁静。
意象分析:
- 大道:象征智慧与真理的道路。
- 三清:道教思想的核心,代表着理想的人生追求。
- 圆觉:象征着圆满的觉悟。
- 缧绁:象征束缚与困扰,表达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清”指的是哪三位神仙?
- A. 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 B. 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
- C. 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
- D. 以上都不是
-
“弃荣华浮云不顾”中“荣华”主要指什么?
- A. 财富
- B. 名声
- C. 权力
- D. 以上皆是
-
诗人对“真境”的期盼体现在哪一句中?
- A. “冥冥深夜昧三光”
- B. “何时能遇”
- C. “爱海愚流”
- D. “缧绁都难诉”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王吉昌的《烛影摇红》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但王吉昌的诗更强调内心的挣扎与迷茫,而李白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道教与中国文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