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前事用吕东窗韵》
时间: 2025-01-26 03:12: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
玉箫吹断凤楼云,此恨何时了。
落日飞鸿声消。长江离魂浩渺。
谁表。风雨红稀,梦回别院莺啼晓。
一生孤负看花心,惆怅人空老。
待访还丹瑞草,驾飚轮蓬莱去好。
又愁沧海,恍惚尘扬,难寻仙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惆怅。诗中提到的“枯桐”象征着孤独与无奈,古往今来,真正能够理解我的人少之又少。玉箫声中,凤楼的云彩似乎也被音符所断,心中的遗恨又何时才能消散?随着落日的余晖,鸿雁的叫声逐渐消失,长江水面上,魂魄飘渺,不知何处是归路。风雨中红花稀少,梦中回到了那别院,听到黄莺在晨曦中啼唱。一生却因追求花的美丽而辜负,年华渐老,心中满是惆怅。期待能寻到那传说中的还丹瑞草,驾着快船去往蓬莱仙境,却又为无尽的沧海而感到忧愁,朦胧中难以寻觅那遥远的仙岛。
注释
- 三尺枯桐:指的是短小的枯木,象征着孤独和无奈。
- 知音:指能够理解自己的人,通常用于描述深厚的友谊。
- 玉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高雅的音乐。
- 凤楼:传说中的楼阁,象征着美丽和向往。
- 长江离魂:指长江水流淌的悠远与离愁,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
- 风雨红稀:形容风雨后红花稀少,暗示生命中的美好与艰难。
- 还丹瑞草:传说中的仙草,象征长生不老和美好的愿望。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朴,元代杂剧作家、诗人,生于元代中期,工于词、曲。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情感细腻,常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白朴的文学高峰期,正值元代社会动荡,文人多感慨生计艰难和理想破灭,诗中反映出对知音的渴望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烛影摇红》是白朴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诗浑然天成,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三尺枯桐”设置了孤独的基调,紧接着“古来长恨知音少”一句,概括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玉箫吹断凤楼云”则用音乐的意象,渲染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体现了心灵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落日飞鸿声消”一语,画面感鲜明,仿佛听见鸿雁南飞的声音,在夕阳的映照下,渐行渐远,暗示着时光流逝,带走了多少人间的愁苦与美好。而“长江离魂浩渺”则让人想起长江的浩瀚与无边,进一步增强了离愁的意境。
最后几句,“待访还丹瑞草,驾飚轮蓬莱去好”,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尽管现实中充满了沧海的忧愁,但仍然不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低沉中流露出一丝希望,充分体现了白朴作为元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尺枯桐,古来长恨知音少:表现出孤独的境遇,知音难得的感慨。
- 玉箫吹断凤楼云,此恨何时了:音乐中断了美好的幻想,心中的遗恨无尽。
- 落日飞鸿声消:夕阳下,鸿雁的叫声渐渐消失,象征着离别和失去。
- 长江离魂浩渺:长江的水波浩渺,映射出心中无尽的思念。
- 谁表:疑问句,表达无奈的情感。
- 风雨红稀,梦回别院莺啼晓:梦中回到别院,暗示着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一生孤负看花心,惆怅人空老: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反思,感到惆怅与空虚。
- 待访还丹瑞草:希望能够找到长生不老的草药。
- 驾飚轮蓬莱去好:向往理想的仙境。
- 又愁沧海,恍惚尘扬,难寻仙岛:无奈与忧愁再次出现,理想难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枯桐”比喻孤独。
- 拟人:如“玉箫吹断”赋予乐器以情感。
- 对仗:如“风雨红稀,梦回别院”两句,形式美感强烈。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与渴望、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桐:象征孤独与无奈。
- 玉箫:象征高雅、音乐与情感。
- 凤楼:象征美丽与理想。
- 长江:象征时光流逝与思念。
- 瑞草:象征长生与希望。
- 蓬莱:象征理想与梦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知音”指的是?
- A. 敌人
- B. 能理解自己的人
- C. 亲人
- D. 不相干的人
-
“长江离魂浩渺”中的“离魂”指的是什么?
- A. 归来
- B. 思念
- C. 离别
- D. 梦想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失落与惆怅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白朴与李清照的作品均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白朴的孤独感更为显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白朴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