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风尘岁,云阳古驿前。
三冬不再稔,晓日又明年。
春入江南柳,寒归塞北天。
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在古老的驿站前,感受到岁月的风尘,三冬的丰收已经不再,新的晨曦又将迎来新的一年。春天的气息已经进入江南,寒冷的北方也将归去。诗人还在惆怅,思念那些远方的客人,面对着花的美景,心中难免感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尘:指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 云阳:古地名,可能指代某个驿站。
- 稔:丰收。
- 晓日:清晨的太阳。
- 塞北:指北方的寒冷地区。
- 知候客:指知名的来访客人。
- 韦编:用韦革编制的书籍,形容对书籍的珍视。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韦编”,源自古代对书籍的重视,传达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弘亮,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认为是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蕴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尤其在岁末年初时节更为明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诗人面对辞旧迎新的时刻,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流逝,同时也思念着远方的朋友,情感真挚,极富人情味。
诗歌鉴赏
《除夜书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除夕之夜,站在古驿前,回顾过去的一年,思考时间的流逝。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何处风尘岁,云阳古驿前”,即以古驿作为背景,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接下来的“三冬不再稔,晓日又明年”,则是对丰收的怀念与对新年的期待,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春入江南柳,寒归塞北天”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江南的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而北方的寒冷则令人感到孤寂与惆怅。最后两句“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则是诗人的情感高潮,面对美丽的花景,诗人却因思念远方的友人而感到伤感。“韦编”不仅是对书籍的珍视,更是对知识与友情的向往,突显了诗人在这个特定时刻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友情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风尘岁:问时间流逝的去处,带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 云阳古驿前:指站在古驿前,感受到历史的沉淀。
- 三冬不再稔:三年的丰收已不再,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
- 晓日又明年:早晨的阳光象征着新的一年将要来临。
- 春入江南柳:春天已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江南景象。
- 寒归塞北天:寒冷的北方即将结束,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 还伤知候客: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 花景对韦编:面对美丽的花景,心中却因怀念友人而感到伤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受相联系,增强诗意。
- 对仗:如“春入江南柳”与“寒归塞北天”,对称而富有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回忆往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尘: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古驿:代表历史与记忆的积淀。
- 江南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塞北天:代表寒冷与孤寂。
- 花景:象征美好与短暂,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韦编”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书籍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饮食 -
诗人站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 A. 自家
B. 古驿前
C. 山顶 -
诗中提到的“寒归塞北天”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时事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国事与个人命运的结合。
- 李白《夜泊牛津》: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自由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注释》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