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 壬午秋羊城鸿清学兄笃行斋书法篆刻展感怀》
时间: 2025-01-25 23:31: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廿载分飞,细雨又重阳,粤海曾识。块垒龙蛇,雪泥鸿爪,羲之廿年池色。青灯竹帛,笃斋血润生花笔。啜裂笛,羞煞雨萍湖海不归客。登高落帽,遍插茱萸,自笑一声,摧崩云雪。染残阳惊天雪瀑,飞红流白万山碧。康乐梦园春梦忆。马滑霜重,梦里又听鹧鸪,数声蛩语,半楼月色。
白话文翻译
二十年的分别,细雨又逢重阳,粤海曾经相识。山水之间,龙蛇起伏,雪泥留下鸿爪的痕迹,羲之那二十年的池水依旧如昔。青灯下,竹帛相伴,笃行斋的笔墨浸润着花的生机。我啜饮着笛声,羞愧于雨中的萍踪,湖海的不归之客。登高时帽子掉落,满头插着茱萸,自己忍不住笑出声来,摧毁了那云雪的愁绪。夕阳染红了天际,雪瀑飞流直下,红花与白雪交织,万山更显碧绿。康乐梦园,春天的梦中回忆。马儿滑腻,霜重时节,梦里又听见鹧鸪的鸣叫,几声蝉语,在半楼的月色下。
注释
- 廿载:二十年。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粤海:指广东海域。
- 块垒龙蛇:形容地势起伏,山水交错。
- 羲之:指王羲之,著名书法家。
- 青灯竹帛:青灯下的书籍。
- 笃斋:指作者的书法篆刻斋堂。
- 茱萸:重阳节时插于头上的植物,象征长寿与健康。
- 染残阳:夕阳染红的天空。
- 马滑霜重:比喻天气寒冷,马儿的蹄子滑腻。
- 鹧鸪:一种鸟,常用作诗中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英男,现代诗人,擅长书法与篆刻,作品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佳节,表达了作者对二十年往事的追忆,借助节日的氛围,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秋霁》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与深沉回忆的诗作,诗人在重阳节的细雨中,回望过去的二十年,感慨万千。通过对粤海、龙蛇、雪泥鸿爪等意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故土的深情眷恋。尤其是“青灯竹帛,笃斋血润生花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在艺术追求中的执着与坚韧。随着诗情的推进,诗人又将思绪引向了重阳节的习俗,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全诗的情感基调在于怀旧与感伤,尽管有些许的自嘲与幽默,但更多的是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的“梦里又听鹧鸪”,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往昔的呼唤,诗人在梦中寻求那份失去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廿载分飞:二十年的分别,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遥远与孤独。
- 细雨又重阳:在细雨纷飞的重阳节,增添了节日的凄凉感。
- 粤海曾识:对故乡的思念,粤海成了记忆的符号。
- 块垒龙蛇:生动的山水景象,象征着变化与起伏。
- 青灯竹帛:书法艺术的追求,体现了文化的深厚。
- 啜裂笛:笛声的凄清,与心情形成对比。
- 羞煞雨萍湖海不归客: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羞愧。
- 登高落帽,遍插茱萸:重阳节习俗,体现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 自笑一声,摧崩云雪:自嘲的幽默,化解了愁苦。
- 染残阳惊天雪瀑:美丽的自然景观,给人以震撼。
- 飞红流白万山碧:色彩的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 康乐梦园春梦忆:回忆起美好的梦境,带着希望与温暖。
- 马滑霜重,梦里又听鹧鸪:梦境中的声音,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 拟人:如“啜裂笛”,赋予笛声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大量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情怀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忧伤与思念。
- 重阳:代表着节日的习俗与对长寿的期盼。
- 粤海: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记忆与情感。
- 青灯竹帛:文化的象征,表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 茱萸:象征着对健康长寿的祝愿。
- 鹧鸪:自然的声音,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廿载”指的是多少年?
- A. 10年
- B. 20年
- C. 30年
-
“青灯竹帛”中,“竹帛”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和丝绸
- B. 书籍和文房四宝
- C. 竹笛和绸缎
-
“啜裂笛”的意思是什么?
- A. 吹响笛子
- B. 听到笛声
- C. 细细地品味笛声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秋霁》与李白《静夜思》的情感基调:两者均有对往事的追忆,但《秋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内心的感慨,而《静夜思》则表现了对故乡的直接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