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5-25 07:5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瑞雪长空,布满周天,色似银。况此物不论贫富,应无深远,触处皆均。片片不教尘污,落处冥冥不听声。江天静,见天华宇宙,景物皆新。教人蓦地欢欣。似一派银河彻底清。聚时节如铺玉,散来后,无迹无影无形。此是天机真造化,一比寻常假造成。阴消尽,待三阳数足,别换新春。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写了冬季瑞雪飘落的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雪的洁白和它带来的宁静。瑞雪覆盖大地,宛如银色的地毯,说明雪不仅不分贫富,更是自然界的均匀之物。雪花轻盈地降落,毫无尘埃,沉静地落在江河湖泊上,整个天地显得格外清新,让人感到欢欣。雪在某种程度上像是银河一样清澈,聚集在季节的时刻如同铺成一层玉石,散去后又无影无踪。作者认为这是天意的真正造化,和那些虚假的事物相比,显得更加真实。冬天的阴霾已经消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注释:
- 瑞雪: 吉祥的雪,象征着丰收和好运。
- 长空: 指广阔的天空。
- 色似银: 雪的颜色如同银色,形容其洁白。
- 尘污: 指污垢、灰尘。
- 冥冥: 形容静谧而幽暗的环境。
- 三阳: 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的作者为佚名,属于元代的作品。元代文人多以诗词抒发个人情感,借景抒怀,展现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的背景为冬去春来之际,作者通过描写瑞雪,寄托对新春的期盼,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瑞雪所带来的美丽景象。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雪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纯洁和希望。开篇“瑞雪长空”便引入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描绘出雪花覆盖万物的壮丽场景。接下来,诗人将雪花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提到它不分贫富,传达了一种自然的公平。
“片片不教尘污”,表达了雪花的洁白无瑕,增强了自然的美感。诗中提到的“江天静”更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令人心生欢喜。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待三阳数足”引出春天的主题,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的降临。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瑞雪长空: 形容雪花在天空中飘落,营造出广阔的视觉效果。
- 布满周天,色似银: 雪花覆盖了整个天空,颜色如同银色,给人一种美丽的视觉印象。
- 况此物不论贫富: 雪的存在不分贫富,强调其普遍性和自然的公正。
- 片片不教尘污: 雪花洁白,落地时不沾染尘埃,彰显出自然的纯粹。
- 江天静,见天华宇宙: 江河与天空静谧,展现出广阔的宇宙之美。
- 教人蓦地欢欣: 突然间让人心生欢喜,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似一派银河彻底清: 将雪与银河相比,增强了其清澈之美。
- 聚时节如铺玉: 雪在冬天聚集时,如同铺成了一层玉石。
- 散来后,无迹无影无形: 雪花散去后,仿佛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 此是天机真造化: 认为这是自然的真实造化,强调其神秘和美妙。
- 阴消尽,待三阳数足: 冬天的阴霾消散,期待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雪比作银色,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 描述雪花如同生命般轻盈,赋予其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各部分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冬季瑞雪的赞美,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展现了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雪: 吉祥、纯洁的象征。
- 长空: 广阔的天空,象征自由与无限。
- 银河: 清澈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瑞雪”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吉祥和好运 C. 灰暗
-
“教人蓦地欢欣”中的“欢欣”指的是什么? A. 对冬天的失望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雪的厌恶
-
诗中提到的“三阳”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阴霾 B. 春天的阳光 C. 夏天的热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作品,描写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春夜喜雨》:杜甫的诗,表达对春雨的喜悦与期盼。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描写春天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复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