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絮晴云惹碧空。
香销愁坐小房栊。
门前何处觅行踪。
三月暮,万山重。
无数桃花映眼红。
白话文翻译:
像轻柔的絮状云彩在碧空中飘动,
香气渐散,愁绪在小房间中萦绕。
门前何处去寻找行人的踪迹?
三月的暮色中,万山层叠重叠。
无数的桃花映入眼帘,红得灿烂。
注释:
- 似絮:像絮状的东西,这里指云彩轻柔、飘逸。
- 晴云:晴朗的天空中的云彩。
- 惹:引起,招来。
- 碧空:明亮的蓝天。
- 香销:香气消散。
- 愁坐:愁苦地坐着。
- 小房栊:小房间的窗户。
- 行踪:行人的踪迹。
- 三月暮:三月的傍晚。
- 万山重:重重叠叠的山峦。
- 桃花:桃树的花朵,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随(1882-1958),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曾任教于多所大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赞美以及在春日傍晚的孤独感。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天仙子 其二》是顾随的一首作品,展现了他对春景的细腻观察与个人情感的深刻体现。诗的开头便以“似絮晴云惹碧空”描绘了一幅轻柔、明快的春日图景,云彩如絮般飘浮,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这种轻盈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渴望。
接下来的“香销愁坐小房栊”,则转向了个人情感的表达。香气的消散不仅是气味的消失,更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和愁绪的萦绕。诗人似乎在小房间里独坐,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门前何处觅行踪”表达了对人群的渴望与孤寂的对比,诗人在春日的暮色中,期待着能够找到行人的踪迹,打破这种孤独的局面。
最后两句“无数桃花映眼红”,以桃花的灿烂映衬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快乐。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似絮晴云惹碧空”:比喻春天的云彩轻柔而飘逸,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香销愁坐小房栊”:表现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愁苦。
- “门前何处觅行踪”:表达对行人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思考。
- “三月暮,万山重”:描绘出春天傍晚的山峦重叠,增添了一种深邃的美。
- “无数桃花映眼红”:以桃花的红色象征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絮,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桃花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美好。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 晴云:象征自由与轻松。
- 愁:代表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桃花:象征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销”的意思是:
- A. 香气消散
- B. 香气浓郁
- C. 香气扑鼻
- D. 香气刺鼻
-
诗中的“万山重”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 A. 一望无际的平原
- B. 山峦叠嶂
- C. 荒凉的沙漠
- D. 波涛汹涌的海洋
-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
- A. 喜悦与希望
- B. 悲伤与失落
- C. 恼怒与不满
- D. 疲惫与无聊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by 杜甫
- 《桃花源记》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注重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表达出对生活的喜悦与希望,与顾随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