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人形役》
时间: 2025-02-04 15:4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能禅寂效裴休,自爱清名慕李舟。
云路中年开辙迹,风波晚岁转船头。
见花如融时难痛,遇事生根老滞忧。
但欲渔樵相尔汝,怕人知我问来由。
白话文翻译
谁能像裴休那样潇洒禅静,自己珍惜清白的名声像李白那样向往呢?
在云雾缭绕的中年,我留下了航行的痕迹,
而在风浪交加的晚年,我却不得不转动船头。
看到花开如融,时光难忍的痛苦,
遇到事物的根源,却只能在困扰中老去忧愁。
我只想和渔夫樵夫相互交往,
却怕他人知道我在打听过往的缘由。
注释
- 裴休:古代名士,以清高、隐逸著称,常被用以象征隐居生活的理想。
- 李舟:指李白,著名诗人,因其豪放和自由的个性而受到崇拜。
- 云路:指云雾缭绕的旅途,象征人生的道路。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寓意生活的平淡与简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见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中年之际,正值人生的转折,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前人形役》不仅展示了陈著的诗歌才华,更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前两句提到的裴休和李白,分别象征了隐逸与豪放的两种人生选择。诗人对这两种人生理想的向往,既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珍视,也隐含了对浮华名利的反思。接下来的“云路中年开辙迹,风波晚岁转船头”,则揭示了人生道路的艰辛与不易,诗人从中年到晚年的转变,象征着对人生的不断探索与调整。
“见花如融时难痛,遇事生根老滞忧”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看到花开时的融融温暖,却难以解脱内心的痛苦,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生的美好与苦涩总是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但欲渔樵相尔汝,怕人知我问来由”,则展现了诗人渴望简单生活的愿望,然而又对外界的评判心存顾虑,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通过这首诗,陈著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能禅寂效裴休:问世间谁能像裴休那样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自爱清名慕李舟:自己珍惜清白的名声,仰慕李白的豪放与自由。
- 云路中年开辙迹:在中年的旅途中,留下了脚印与痕迹。
- 风波晚岁转船头:在晚年遇到风浪,不得不改变方向。
- 见花如融时难痛:看到花开时的美丽,却难以忍受内心的痛苦。
- 遇事生根老滞忧:遇到事情的根源,却只能在烦恼中老去。
- 但欲渔樵相尔汝:只想与渔夫樵夫交往,过简单的生活。
- 怕人知我问来由:却怕别人知道我在打听过去的原因。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云路”与“风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航行,形象地表现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强调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比隐逸与名利的选择,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对人生苦涩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裴休:象征隐居与清高。
- 李舟:象征豪放与自由。
- 云路:象征人生的旅途与选择。
- 风波:象征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裴休”象征什么?
A. 豪放
B. 隐逸
C. 风波 -
诗人最后希望与谁交往?
A. 学者
B. 渔夫与樵夫
C. 贵族 -
诗中的“风波”指代什么?
A. 自然现象
B. 人生的困扰与挑战
C. 社会风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著的《次韵前人形役》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及时行乐,而陈著则更多地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