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

时间: 2025-01-11 10:50:33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春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春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白话文翻译:

憧憧的洛阳道上,尘土之下生出了春草。
行走的人难道没有家吗?可是却无人能在家中安老。
鸡叫之前就要结束旅程,争着赶路恐怕来不及。
经过一百年的路途,白天的车子才开始启程。
想要追求富贵,江海却是狭窄,
而想要追求尊贵,山岳却显得渺小。
两条路在途中并立,奔走无路可走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憧憧:形容道路上尘土飞扬的样子。
  • 尘下生春草:指在尘土的覆盖下,春草依然生长,象征生命的顽强。
  • 岂无家:难道没有家吗?
  • 鸡鸣:指鸡叫,通常表示清晨。
  • 百年路傍尽:经历漫长的旅程,几乎走到了尽头。
  •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想要追求财富,却发现江海的宽广与富贵相对狭窄,想要追求尊贵地位,却发现山岳的高大与尊贵却显得渺小。
  • 二端立在途:指两条路在途中并立。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洛阳的道路,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结合了行者的无家可归与对富贵尊贵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洛阳,作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着繁华与机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翻,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描写生活、社会现象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助对洛阳道的描绘,反映了行者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思考。

诗歌鉴赏:

《洛阳道》通过描写路途的艰辛和行者的无奈,展现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憧憧洛阳道”引入,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尘土飞扬的场景生动地描绘出路途的艰难。春草的生长则隐喻了生命的顽强,尽管环境恶劣,自然依然会展现出生命的力量。

随后的几句则通过对行者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行者虽然有家,但人生的道路却是孤独的,尤其是在“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中,体现了时间的紧迫感和人生的无奈。

最后,诗人以“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来表达对富贵与尊贵的追求,然而这两种追求却是相对的,反映出人生选择的复杂与艰难。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行者的艰辛旅途,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春草。 描绘洛阳路的尘土飞扬,春草的生长象征生命的顽强。
  •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表达行者的孤独感,即使有家也难以安老。
  •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强调时间的紧迫,行者急于赶路。
  •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经过漫长的旅程,早晨的光线照亮了前方。
  •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追求财富与尊贵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人生选择的复杂性。
  • 二端立在途,奔走无由了。 行者在途中面对两种选择,却无从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追求财富与地位的过程比作旅途,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道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生动展现了行者的孤独与奋斗,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追求理想的困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阳道:象征着繁华与机遇。
  • 春草:代表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 鸡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清晨的开始。
  • 江海与山岳:作为财富与尊贵的象征,反映人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洛阳道》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任翻
    D. 白居易

  2. 诗中“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无所谓
    B. 对时间的紧迫感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家的向往

  3.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中的“狭”和“小”分别指的是什么?
    A. 经济与地位
    B. 财富与尊贵
    C. 生活与理想
    D. 自然与生命

答案:

  1. C. 任翻
  2. B. 对时间的紧迫感
  3. B. 财富与尊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了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而任翻的《洛阳道》则更侧重于旅途的选择与生命的追求。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交集,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任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