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关寒气早,金塘秋色归。
泛掌光逾净,添荷滴尚微。
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
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秋天景象。在寒冷的玉关,气温已经很低,秋天的色彩已经回归到金塘的水面。轻轻摇动水面,反射的光线更加清晰明亮,荷叶上挂着的露珠依然微小。霜冻化作早晨的露水,承载着月光,显得格外圆润。远处的吴台上,应该是湿润的,楚国的臣子们的衣服也被露水打湿了。
注释:
- 玉关: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关口,象征寒冷的地方。
- 金塘:指在阳光下金色闪烁的水塘。
- 泛掌:指轻轻摇动手掌,泛起水波。
- 荷:指荷花,常用来象征清丽。
- 变霜:指霜雪转化成露水。
- 委圆辉:指月光照耀下的圆润光辉。
- 吴台:古代吴国的台阶或建筑,代表着南方的文化和气候。
- 楚臣衣:指楚国的臣子,暗指其衣物因露水而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40年-约公元684年),字观光,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作品以骈文和古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写成的,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清晨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露》是一首充满秋天气息的诗作。诗人以清晰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晨的宁静与美丽。开头的“玉关寒气早”便传达了早秋的寒意,紧接着“金塘秋色归”则展现了秋天的色彩渐渐回归,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宁静的感觉。诗中使用了“泛掌光逾净”来形象地描绘水面的光洁,展现出秋晨的清澈。
“变霜凝晓液,承月委圆辉”这一句将霜化为露水,表现了秋晨的变化与美丽,且通过“承月”来强调月光的柔和与细腻,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最后两句“别有吴台上,应湿楚臣衣”则引入了人文背景,使得自然景象与人事情感交融,增强了诗的深度与广度。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关寒气早:描绘了早秋的寒冷气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金塘秋色归:秋天的色彩回到水面,象征着秋意的浓厚。
- 泛掌光逾净:用手轻轻摇动水面,水波荡漾,光线显得更加清晰。
- 添荷滴尚微:荷叶上挂着的露珠微小而晶莹,增添了清晨的美感。
- 变霜凝晓液:霜冻化作露水,体现了自然的变化。
- 承月委圆辉:月光照耀下的露水,显得光彩夺目。
- 别有吴台上:引入地名,增加诗的文化内涵。
- 应湿楚臣衣:描绘楚国臣子被露水湿透的情景,增添了一丝人情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变霜凝晓液”,将霜比作露水,形象而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
- 拟人:通过“承月”赋予月光情感,使景物更具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晨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清新而又淡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气:象征着秋的来临,带给人以清冷的感受。
- 秋色:代表着秋天的美丽与宁静。
- 露水:象征着清晨的清新与纯洁。
- 月光:象征着柔和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开头提到的“玉关”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泛掌光逾净”中的“泛掌”指的是什么动作?
- a) 摇动水面
- b) 拍打水面
- c) 触摸水面
-
诗中提到的“吴台”与哪个国家相关?
- a) 齐国
- b) 楚国
- c) 吴国
答案:
- b) 秋天
- a) 摇动水面
- c) 吴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夜晚。
- 《秋思》:马致远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骆宾王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描绘秋天时,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往往结合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骆宾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