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蜀地佳人
作者: 骆宾王 〔唐代〕
东西吴蜀关山远,
鱼来雁去两难闻。
莫怪常有千行泪,
只为阳台一片云。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东西之间吴国和蜀国的山川遥远,鱼儿来去、雁阵飞翔,音讯难以传达。不要怪我常常泪流满面,只因那阳台上飘浮的一片云。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蜀:指中国古代的吴国和蜀国,地理上相隔较远。
- 关山:关卡和山脉,形容地势险要,交通不便。
- 鱼来雁去:指鱼游来游去,雁飞去飞来,形容音信的稀少。
- 阳台:原指高台,这里可能指代思念的地方。
- 千行泪:形容泪水流淌不止。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吴蜀两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分裂和人们之间的思念之情。
- “阳台”一词可以引申为思念情人的地方,象征着孤独和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那个时代社会动荡,离别思念的情感渗透到诗人的笔端,体现了对故土和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忆蜀地佳人》是一首具有浓厚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的意象通过对遥远山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吴蜀两地的地理隔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开头的“东西吴蜀关山远”,直接点出地理上的遥远,给读者一种深远的视觉感受,仿佛能看到那高耸的山峦和蜿蜒的水流。
接下来的“鱼来雁去两难闻”,通过自然界的生物活动,传达出音信难通的无奈与哀伤。鱼雁的来去,似乎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音信全无,使得思念的情感愈发浓烈。
最后两句“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在情感的表达上达到高潮。诗人以“千行泪”直白地表达了内心的伤痛,而“阳台一片云”则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着思念和眷恋。每当看到那飘动的云彩,便引发了无尽的思绪和泪水,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结合,令人感同身受。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远方佳人的思念,更是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情的深刻反思,展示了骆宾王深厚的诗歌造诣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西吴蜀关山远:指代吴国和蜀国之间的遥远距离,增加了思念的情感。
- 鱼来雁去两难闻:通过自然界的变化,隐喻人与人之间的音信稀少,加深了孤独感。
- 莫怪常有千行泪:直白表露出诗人因思念而流泪,情感真挚。
- 只为阳台一片云:云作为象征,代表着思念和希望,表达出对佳人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思念,形象生动。
- 对仗:如“鱼来雁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自然现象传达情感,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地理的遥远和音信的稀少,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蜀:象征分离,代表不同的空间。
- 鱼与雁:象征音信,传达思念的无奈。
- 阳台与云:象征思念的地方,云则是情感的载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国家是哪个? A. 魏国和蜀国
B. 吴国和蜀国
C. 楚国和汉国 -
“千行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悲伤
C. 生气 -
诗中“阳台一片云”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思念与忧愁
C. 远方的乐趣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口》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骆宾王的《忆蜀地佳人》相比,李白的《夜泊牛津口》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豪放,意象更为开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在描绘离别情感上更为细腻,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唐代诗歌鉴赏》
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唐代诗歌的背景、主题及其艺术特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骆宾王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