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王震
苏轼 〔宋代〕
携文过我治平间,雾豹当时始一斑。
闻道吹嘘借余论,故教流落得生还。
清篇带月来霜夜,妙语先春发病颜。
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木高会许时攀。
白话文翻译:
在治平时携带文稿路过你这里,雾中豹纹初露。
听闻有人借我的言论吹嘘,故意让流浪者得以生还。
清丽的篇章伴着月光来临霜夜,妙语在春初时发病的面容。
即使到了暮年,诗酒仍可相伴,竹林与树木高会也可在此攀登。
注释:
字词注释:
- 携文:携带文稿。
- 治平: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 雾豹:形容雾霭中的豹纹,隐喻事物的初现。
- 流落:漂泊、流浪。
- 清篇:形容文字清丽的文章。
- 带月:在月光下。
- 霜夜:寒冷的夜晚。
- 妙语:巧妙的言辞。
- 病颜:病态的容颜,形容面容憔悴。
- 暮年:晚年。
- 高会:高雅的聚会。
典故解析:
此诗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些政治清明的时刻,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与思考。雾豹的比喻也可能来源于对事物真相初现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提倡“诗酒田园”的生活哲学,其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次韵王震》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被贬之际,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诗中“携文过我治平间”开篇即以平和的语气引入,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雾豹当时始一斑”则用雾中的豹纹比喻现实中事物的初现,暗含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现状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则在讨论文学与人际关系,表现出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诗酒暮年犹足用”一句,表达了作者即使身处逆境,仍然珍视与友人间的诗酒之乐。整首诗意象丰富,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携文过我治平间:暗示作者在治平的环境中探讨文艺。
- 雾豹当时始一斑:象征初现的美好与希望。
- 闻道吹嘘借余论:讽刺某些人借他人之言以自夸。
- 故教流落得生还:反映流浪者的艰辛与不屈。
- 清篇带月来霜夜:描绘在清冷夜晚中写作的情景。
- 妙语先春发病颜:巧妙的言辞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
- 诗酒暮年犹足用:强调诗酒之乐在晚年仍能陪伴。
- 竹木高会许时攀:表达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雾豹”形象化地描述事物的初现,富有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如“诗酒暮年犹足用,竹木高会许时攀”形成排比,强调诗酒与自然的乐趣。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即使在逆境中仍然可以找到生命的乐趣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象征文化与知识。
- 豹:象征力量与隐秘的美。
- 月:象征清明与宁静。
- 霜:象征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竹木:象征自然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携文"的意思是?
A) 书写文章
B) 带着文稿
C) 讨论文学 -
“流落得生还”中的“流落”是什么意思?
A) 漂泊
B) 生存
C) 归来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政治的批判
B) 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带着文稿
- A) 漂泊
- B) 对友谊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酒与友谊的热爱。
- 杜甫《月夜忆舍弟》:反映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与《次韵王震》都有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偏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而后者则表现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