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作
司空图
索得身归未保闲,
乱来道在辱来顽。
留侯万户虽无分,
病骨应消一片山。
白话文翻译:
我得到的归宿并不算安闲,
混乱的生活让我饱受羞辱和磨难。
虽然留侯没有万户的封爵,
但我这病弱的身躯也该消失在一片山野中。
注释:
- 索得:得到,获得。
- 身归:归宿,回到身边。
- 未保闲:没有得到安闲的生活。
- 乱来:混乱的生活。
- 道在:道理在于。
- 辱来顽:遭受到侮辱和磨难。
- 留侯:指的是汉代的留侯张良,因其智谋而被封万户。
- 万户:形容极大的封地或家族。
- 病骨:指身体的虚弱。
- 消一片山:可以理解为归隐山林,消失在大自然中。
典故解析:
“留侯万户”指的是汉代的张良,他是著名的谋士,因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而被封为留侯,拥有万户封地。诗中提到他是为了表现即便是这样的人,最终也会消逝于世,传达一种人世间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图(约837-908),唐代诗人、文学家,字子云,号涧底。司空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擅长诗词,尤其在晚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作者晚年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失望。时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对个人生活的无奈与对世事的愤懑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四句简练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索得身归未保闲,乱来道在辱来顽”,传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无奈,尽管归家,却依然感受到生活的乱象和磨难。接下来的“留侯万户虽无分”,则提到了历史人物张良,暗示即使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最终也难逃生死之际,表达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身处境的自省。最后一句“病骨应消一片山”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自我命运的接受。整首诗意境深远,结构紧凑,表现了司空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索得身归未保闲:诗人虽然有了归宿,但仍旧不能得到安宁。
- 乱来道在辱来顽:生活的混乱使得他遭受了许多侮辱和困难。
- 留侯万户虽无分:提到的张良,暗示即使是豪杰也有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
- 病骨应消一片山:最终,诗人幻想着自己能归隐于自然,逃避尘世的纷扰。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留侯万户”与“病骨”形成鲜明对比,强调生死与名利的无常。
- 隐喻:用“消一片山”暗指归隐,展现诗人对逍遥自在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名利虚幻的思考,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失望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身归:象征归宿和安宁。
- 山:象征自然与归隐,代表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 病骨:象征衰老与无力,反映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留侯是谁? A) 刘邦
B) 张良
C) 项羽
答案: B) 张良 -
诗句“病骨应消一片山”中“消”的意思是? A) 消失
B) 消化
C) 消灭
答案: A) 消失 -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悲观
C) 无所谓
答案: B) 悲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司空图的《偶作》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但王维更加强调自然的美与宁静,而司空图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